因为……,我爱你!永远的爱你!”
就这样,他们一路颠沛流离着,逃亡到了永绪国。
一路上,两人相伴相依,更无半句怨言。
任平生离开后,没有多久,常思恒再次暴露出自己残暴无耻的本性。
他下毒害死了年幼的小皇帝,自立为国君,
他这一“自立”,可谓是几乎得罪了所有人,他的国君之位名不正言不顺,比任平生还站不稳脚跟。
无论是齐氏政权的拥护者,还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进步人士,都将其视为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时间,各方势力纷纷摩拳擦掌,预备着去收拾收拾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作乱者,动员兵马赶往京城。
然而,打着打着,这一切就全都变了味道。
原本的“勤王救驾”早已成了个幌子,很快地,各方势力开始进入了拥兵自重的状态,彼此之间打得不可开交,颇有几分当年诸侯相争的意味。
作为慕花市的市长,蒋经纬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这场“大乱斗”之中。
此时的蒋经纬,早已娶了自己的第三任妻子,孔家三小姐孔德惠,并且利用着任平生在当地的名望与影响力,混得风生水起。
只是,李昭旭注意到,现在的蒋经纬,似乎只是将任平生的思想当作一个足以令民众信服的口号,。
本质上,他没有半分践行的意愿。
甚至于,几个月不见,蒋经纬已经染上了些许富人阶级的通病,他一味贪图物质上的享受,沉迷在金钱物欲之中无法自拔。
在孔德惠的温柔乡中,他早已忘记了曾令自己痛彻心扉的刘仪君,先前那番慷慨动情的誓言也已经不知去向。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蒋经纬的变节绝非偶然。
名利场上,再自诩淡泊清高的人都容易忘却本心,迷失自我,更何况这个天生争强好胜的野心家呢?
任平生离开之后,“真理协会”内部俨然分裂成了两个派别,分别是以蒋经纬为首的“权威派”和以李昭旭为首的“真理派”。
在这天下大乱的时节,两大派别之间虽然政见多有不和,却也至少没有彻底撕破脸,而是保持着一种带有些许妥协性质的合作关系。
现在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倒行逆施的离经叛道者常思恒,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终结各方势力的割据状态,一举统一陵山国。
至于统一之后,究竟由哪一方来执政,那就要看谁更得民心了。
现在的陵山百姓,已经在连日不绝的硝烟之中对于这个复辟的国君彻底失望。
他们依然没有什么进步的思想观念,他们只渴望着,能在这民不聊生的乱世之中,好好地活下去。
前所未有的,人们无比怀念着逝去的和平,
正是在这段兵荒马乱的时期之中,蒋经纬利用着任平生在当地民众当中的名声和影响力以及人民群众对于和平的渴望,成功地自己将送到了道德的至高点上。
蒋经纬打着任平生思想的旗号,高喊着“自由与和平”的宣言。
一时间,受其迷惑的拥护者们已然是数不胜数,
处在水深火热的百姓们,对其投以极高的期望,坚信着这位“救世主”会将自己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李昭旭的合作,人民群众的支持,来自于孔氏家族的物质援助,都让蒋经纬在须臾之间占尽天时。
终于,在1866年的4月,蒋经纬和李昭旭领导着“真理协会”,再一次打进了恒荣城,结束了各方势力相割据的混乱局面。
上台之后,蒋经纬将自己荒唐而残暴的本性暴露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