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进一步推进时,一封匿名举报信悄然送到了陈木手中。信中写道:
“陈主任,小心你身边的人。有些事,不是你想查就能查的。别忘了,你也是体制中的一员。”
短短几句话,却透着深深的警告意味。陈木看完后沉默良久,随后将信件锁进了抽屉最深处。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窗外,夜色如墨,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而陈木,站在风暴眼中心,目光坚定如初。
陈木没有被匿名信的内容所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继续深挖的决心。他清楚,这封信的出现,恰恰说明他们的调查已经触及到了某些人的痛处。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退缩。”他在专案组会议上语气坚定地说,“我们要做的,不是害怕,而是找出写信的人是谁。”
李峰皱眉道:“会不会是内部出了问题?”
“不排除这个可能。”陈木点头,“但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是经过组织考验的同志。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已经动了别人的蛋糕,对方开始反扑了。”
会议结束后,陈木独自留在办公室里,反复思考着当前的局面。李国栋案背后牵扯到的副部级官员身份敏感,若贸然行动,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影响整个纪检监察系统的稳定性。
如何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推进案件,成为摆在陈木面前的最大难题。
第二天一早,他前往中央纪委常委会,向主要领导汇报最新进展,并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以经济审计为切入点,对涉案企业进行财务复查,同时借助巡视机制,将调查范围逐步扩大,避免直接暴露目标人物。
“你的意思是,借壳打靶?”一位常委若有所思地问道。
“正是如此。”陈木点头,“这样一来,既能规避风险,又能掌握更多证据,为我们下一步行动提供支撑。”
常委会最终同意了他的方案,并指示由中央巡视组配合,开展新一轮专项审计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内部泄密,陈木开始对专案组成员进行秘密排查。他安排技术团队对所有涉密文件的访问记录进行回溯分析,同时与国安部门合作,对重点人员的通讯、出行、消费等行为进行监控。
几天后,果然发现了异常情况。
一名专案组的普通工作人员,在过去一个月内多次与境外号码联系,且资金往来频繁,明显超出正常收入水平。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名工作人员曾无意中透露过一些关键信息,包括专案组的行动节奏和调查方向。
“看来,敌人就在我们身边。”陈木神色凝重地对李峰说道。
“要不要立刻控制他?”李峰问。
“先不要打草惊蛇。”陈木摇头,“我们要做的是顺藤摸瓜,看看他背后还有谁。”
接下来的几天里,专案组表面上按兵不动,实则暗中布控。他们通过技术手段,成功追踪到该工作人员背后的境外联络人,并初步掌握了其洗钱路径。
这一发现,让整个案件的复杂程度再次升级。
原来,这名工作人员并非单独作案,而是受雇于一家境外情报机构,专门负责渗透中国反腐系统,获取内部情报并高价出售给特定利益集团。
“这不是普通的腐败案,而是一场涉及国家安全的斗争。”陈木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他立即将相关情况上报中央纪委,并建议启动跨部门联合调查机制,由国安、公安、金融监管等多个单位协同作战,彻底斩断这条黑色链条。
中央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特别工作组,由陈木担任负责人,全权统筹此案。
与此同时,那名泄密的工作人员也被依法控制。在大量证据面前,他很快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供出了背后的主谋??一名长期潜伏在中国境内、伪装成外资顾问的外籍间谍。
“没想到,我们的反腐斗争,已经引起了国外势力的关注。”李峰感慨道。
“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确实触动了某些人的根本利益。”陈木目光沉稳,“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更加谨慎行事。”
为了确保后续调查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陈木亲自调整了专案组的工作流程,实行分级授权、单线联络、加密通讯等多重安全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
夜色渐深,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陈木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灯光,心中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明。
他知道,自己正站在一场更大风暴的边缘。但只要初心不变,信仰不移,他就无所畏惧。
窗外,微风轻拂,仿佛在为他送来无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