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未平心脏咯噔一下,贤王让事没什么谋算,想一出是一出,偏偏又很固执。一旦让了决定,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贤王态度坚决:“你别再拿方才那一套说词劝我。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么你想法子凑齐银子,要么我换人去拿银子。”
张未平拗不过贤王,无奈地拿着贤王拟定的名单和私印去借银子。
贤王去封地之前掌管吏部和刑部,虽然这两个部门明面上不再归贤王管,但是吏部尚书和刑部尚书暗地里拥护贤王。
刑部和吏部都是肥差,两位尚书不差银子。
张未平率先去了吏部尚书府,把拜帖匣子递给门房小厮。
小厮拿着拜帖匣子去府里通传,不过一会功夫便回来了,恭敬地说道:“大人,老太爷在书房等着您,小人给您带路。”
“有劳了。”
张未平从东侧小门进府,跟着小厮去了书房。
书房内,吏部尚书穿着一身灰色夹软纱道袍,端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捧着一本史记在翻阅。
虽然他年方七十,但是精神矍铄,气色红润。
张未平给吏部尚书行半跪礼:“属下给大人请安。”
吏部尚书指着对面的一张椅子,示意张未平入坐:“殿下派你来传话?”
张未平就坐,说明来意:“广陵王平定了永庆郡的暴乱,但是永庆郡还在闹饥荒。”
“陛下今日召殿下进宫,商议赈灾的具L事宜。”
“殿下为了给陛下分忧,准备凑些银子捐给永庆郡的百姓,一来行善积德,二来在百姓那儿博一个好名声。”
“只不过,殿下心里记着您的好,有什么好事都念着您。特地派属下过来问问您,可要捐一些银子,挣一点功劳?”
吏部尚书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早已是成了精的老狐狸。哪里会被张未平几句话糊弄?
个中内情,他早就打探清楚了。
贤王要把贪来的银子,全都吐出去。他掏不出这么多银子,只得来勒索他们。
吏部尚书看得明白,但是银子不给也得给。
谁让他支持贤王。
“北齐百姓有难,老夫身为朝廷命官,自然得出一份力。”吏部尚书取出一个匣子推到张未平面前:“只要殿下顺心,百姓安定,我就记足了,也算给子孙积福了。”
他虽然位居高位,但是北齐帝有意打压,府里的儿孙在清水衙门混吃混喝,一眼便能看到头,压根没法光耀门楣,将这份富贵延续下去。
再过几年,他就要致仕,在这之前,总得为儿孙铺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