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天去问问看,能不能从他那里先赊一批猪仔过来。”李老根解释道。
“赊一批猪仔?”陈宇心中一动,这倒是个解决燃眉之急的好办法。
“李书记,这真是太好了!如果能赊到猪仔,那咱们的试点计划,就能马上启动了!”陈宇兴奋地说道。
“先别高兴得太早。”李老根摆了摆手,“我那亲戚,人倒是挺实在,就是…就是有点抠门。能不能赊到猪仔,还得看情况。”
“不管怎么样,先试试看吧。”陈宇说道,“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能放弃。”
第二天一大早,李老根就匆匆赶往隔壁镇,去联系猪仔的事情。
陈宇也没有闲着,他叫上王大壮和刘婶,一起去村里的山林里查看地形,为搭建猪圈选址。
石头村的山林资源虽然丰富,但真正适合建猪圈的地方,却并不多。
既要考虑水源,又要考虑通风,还要尽量避开陡峭的山坡,方便猪的活动。
几个人在山林里转悠了半天,才勉强选定了几个相对合适的地点。
“陈宇同志,你看这几个地方咋样?”王大壮指着几处平缓的山坡,问道。
陈宇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这几个地方还不错,地势平坦,离水源也近,可以考虑。”
“那猪圈用啥材料搭呢?”刘婶问道,“村里没多少木头,砖瓦更没有。”
“咱们就地取材,用竹子和木头搭简易猪圈就行。”陈宇说道,“这样既省钱,又环保。”
“用竹子和木头?”刘婶有些担忧,“这能结实吗?猪要是长大了,力气可不小。”
“放心吧,只要搭结实点,没问题的。”陈宇笑着说道,“再说,咱们是生态养殖,猪主要在山林里活动,猪圈只是晚上睡觉的地方,不用太豪华。”
几个人一边商量,一边动手清理场地,砍伐竹子和树木,为搭建猪圈做准备。
正当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李老根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
“咋样?李书记,猪仔的事情有眉目了吗?”陈宇急忙迎上去问道。
李老根脸色有些复杂,既有喜悦,又有些为难。
“猪仔…猪仔是赊到了。”李老根说道。
“真的?太好了!”陈宇兴奋地叫了起来,“赊了多少猪仔?什么时候能运过来?”
“赊了…赊了五十头猪仔,一共八千元。”李老根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我那亲戚说了,猪仔可以赊给我们,但要付五千元,得先付一些,小本买卖承受不起太大成本。饲料钱可以缓缓。”
“先付…先付五千块。”李老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五千块?
陈宇倒吸一口凉气。
这对于一贫如洗的石头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李书记,咱们村委会账上,恐怕连五百块都拿不出来吧?”陈宇苦笑着说道。
“是啊,我也知道这钱不好凑。”李老根叹了口气,“可是,我那亲戚说了,这已经是看在我的面子上,给的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