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汉与其情况不同,不能轻易效仿他们,特权这种东西,给出去容易收回来难。
“仲卿说的有道理,陆鸣你觉得呢?”
“俺也一样。”
刘彻瞥他一眼,“好好说话。”
你一个穿越者,不把各种经验教训说出来,想用一句“俺也一样”蒙混过关,那是不行滴。
陆鸣重新组织语言,
“宋朝重文抑武,是因为五代十国的武将们杀的太凶,令人谈武色变,不得不寻找控制武将的办法。
明清之所以会给秀才和举人如此多的特权,是为了进一步拉拢读书人这个群体,明朝要吸引元朝科举不健全的教训,吸收天下的人才为朝廷所用,
清朝则需要他们的支持才能维持统治,否则镇压不了汉人的反抗,但两者之间又有所不同。
明朝的士绅集团仗着自身特权,利用种种方式少交甚至不交赋税,朝廷除了士绅集团外没有其他力量好依靠,也不好严加惩治,导致朝廷国库空虚。
到了清朝,虽然也拉拢他们,但是清朝有自己的八旗子弟可以依靠,他们还敢玩明朝时期的那套东西,八旗的钢刀和弓箭不会惯着他们。
明朝收不上来的税,清朝能收上来,甚至还能推行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
刘彻冷笑一声,“这群贱皮子,道理讲不通就该讲讲武力。”
收税收不上来,那不就得动手么,刘彻也不理解,明朝的制度是怎么发展的,导致士绅集团无人能制。
“现在看来,推行科举必然会造就一个新的利益群体,好处给多了,他们会以为自己才是天下的掌控者。
除了进士外,其他人还是不要给予优待的好。”
三年一次的科举,进士三四百人,要是再加上举人和秀才,获得特殊待遇的人至少有上千人,
长此以往,读书人交的税越来越少,朝廷的税收都要压在普通百姓身上,对朝廷有害无益。
刘彻不想惯着他们的臭毛病。
“陛下还要考虑一点,不管科举几年一届,总要有人考中的,他们的队伍会稳定持续的壮大,力量会越来越强。
但是大将军这样的军功勋贵们却难以持续稳定的产出,一旦遇到战争还容易折损,朝廷可能会失去制衡士绅集团的力量。”
刘彻猛然变色,他突然明白了明朝末期为何收不了士绅集团的税,文武失衡后武将衰微,皇权没了其他的依靠。
“武举,武则天的武举制度很有必要,朝廷也必须保证一定频率的对外战争。”
刘彻忽然发现,他多了一个打仗的理由,
不对外扩张的话,朝廷的武将得不到锻炼,一旦发生断层,以后再难以抗衡科举产生的士绅集团,
而任何一股力量的一家独大,都是对皇权赤裸裸的威胁。
为了祖宗基业,一定要适度的打仗,内部打仗伤的只有自己,对外扩张才能伤到别人。
“不是朕好战,对外扩张是为了大汉社稷稳定啊。”
嗯,就是这个样子。
(下午的时候,身体状况好多了,这病来得快去的也快,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