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知远之近什么意思 > 家教(第1页)

家教(第1页)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看着面前一堆密密麻麻的天文数字夏尔雅就头皮发麻。高中她根本没好好学,有些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看着空白的课本她思绪全无,一盆凉水浇透她的一腔热血,传说中的金手指呢?多啦A梦口袋里吃了能让人记住知识的面包片呢?

天马行空了一阵,进展几乎为零,尔雅只能先从语文、英语等文科科目入手。她初中的基础还可以,简单的单词和文言文难不倒她。

夜晚,陈美兰女士看到女儿在假期奋笔疾书很是吃惊,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不过为了不打扰尔雅的三分热度,她放下果盘便轻手轻脚出来了。

“咱们闺女开窍了,电视也不看了”陈美兰用胳膊杵了杵一旁看电视的夏明德,笑得合不拢嘴,母女俩晚上有时抢电视看,有时又其乐融融地讨论剧情。

“是不是该给她报个辅导班,她初中的数学物理那么差,高中能学明白吗?”夏明德压低了声音。

陈美兰点点头,确实是个不得不谈及的问题,但补课费也是个大问题。当初为了尔雅能上重点公办小学,他们掏空钱包买下了这套靠近学校的老破小。几年前,父亲病重,花光了他们这些年的积蓄,现在二人的工资勉强能维持这个三口之家的日常开销。

最终,陈美兰咬咬牙决定,“补,我明天去问问,闺女好不容易考上一中,咱们可不能拖她后腿,借钱也补。”

夏明德和陈美兰学历不高,在厂里做工,工作很辛苦,不想让女儿步他们后尘,虽对女儿的要求不严格,但始终尽己所能为她提供最好的。

第二天,陈美兰看着辅导机构宣传栏里高昂的课时费叹息不已。70块钱一个小时,抢钱啊!众多名校围绕着书香雅苑,补课机构聚集在这里,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只是这条产业链,是倾尽全力才落脚在这里的夏家所承担不起的。

这时,一个扎着低丸子头的中年妇女挎着菜筐路过,似是看出了她的意图。

“太太,要给孩子补课啊?”妇女看起来年纪不小,但举手投足之间尽显豪迈之气。

陈美兰有些尴尬地点点头。

“要不,咱们拼一拼?”

“好啊”,陈美兰听着妇女的打算,不由得喜笑颜开。一个人补是70块钱一小时,两个人就是35块钱一小时,而且据说还能让孩子去试听一节课,不合适再另做打算。

“不过先得回去问问孩子的意思”妇女拍拍陈美兰的肩,二人就这样仓促地约定好了,相互留下家中的电话。

晚间,陈美兰接到电话,说是明天一早让尔雅到家里去试课,她连连答应。只是觉得地点定在家里,又是男孩,让她有些不放心,找同事调了第二天的班陪着尔雅去。

第二天,夏尔雅和陈美兰敲响了林家的门。小区很大,分为别墅区和楼房区,林知远的家在别墅区的最南面,而夏尔雅的家在楼房区的最北面,两家的房屋仅仅隔着一条主干道。

说来奇怪,可能是林家近几年才搬过来,又深居简出,两人居然没有见过面。

开门的是昨天和陈美兰攀谈的妇女,尔雅甜甜地问了好。

妇女身上系着围裙,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一边走一边说,“来来来,请进,老师马上来了。这是尔雅吧,我在这里做工,叫我吴婶就行。”

楼房前有一个小小的花园,正值盛夏,绿树成荫。花园的铁围栏上爬满了粉色蔷薇,花园好几处种了夏尔雅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有淡紫色、茶白色、天蓝色,蝴蝶在盛开的花朵上翩翩起舞。

别墅里面,是夏尔雅在小区里没有见过的户型,复古的装修,里面静悄悄的,安静到让人有一丝发慌。

陈美兰悄悄打量布局,微微放下心来,看着像是正经人家。李婶先请陈美兰在沙发上坐下,又带着尔雅到一楼的书房。房门是开着的,尔雅能轻松看到里面的布局,左侧是一个贴着墙的棕色实木书柜,上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些著名的小说、传记、各科教辅,靠近花园的窗户下有一张同色系书桌被收拾得很干净,上面只留了几本课本和教辅资料。

视线再向后移,她看见了一人的背影,宽肩窄腰,十分清瘦。他穿着款式简单的黑色休闲裤,烟灰色翻领卫衣,整个人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质。只是身下的椅子被换成了轻便的轮椅,尔雅走至他身侧才发现,这人与她那天在巷口遇见的是同一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