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低小,塘边青青草。
元大丫坐在水塘边,犹豫着要不要跳下去一了百了。
元初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来到这个世界的。
她果断往后一倒,躺在水塘边的草丛里,一条腿蜷起,另一条腿搭在上面,眯着眼睛看着湛蓝的天空和刺眼的光线,接收了原主的记忆和这个世界的剧情。
元大丫的记忆很简单,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塘边茅舍里,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去世,父亲元大山又娶了一个带儿子的寡妇吴氏,那个男孩比她大四岁,名叫钟瑞。
从此,就是他们一家四口的生活。
家里有两亩薄田,勉强能活得下去。
吴氏的儿子聪慧,吴氏想要送他去上学,去考取功名,为了说服元大山,吴氏给她的儿子改了姓,从此钟瑞变成了元瑞。
元大山被说服了,开始竭尽所能的供养元瑞,送他去了镇上的书院读书。
但是,读书是需要钱的,还是不少钱。
元家本就不富裕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元大山经常要到镇上、县里打零工,有时候一去好多天都不回来。
元瑞在书院读书,家里就剩下吴氏和元大丫。
吴氏要做绣活卖钱,给她儿子置办各种东西,家务和种地的活就落在小小的元大丫身上。
吴氏说,刺绣的手不能干活,手要是糙了,就做不出好绣品。
她倒也不打骂元大丫,甚至让元大丫干活这件事,都是通过向元大山吹枕边风,由元大山向元大丫下命令的。
日子就这样过着,直到元大丫14岁这年,元大山从县城务工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劫道的,钱没了,人也没了。
现在,就是她爹死后没多久。
昨天晚上,元瑞从书院回来,元大丫偷听到吴氏跟他说,今天她要跟着去镇上,向牙行打听一下价格,把元大丫卖到大户人家去做丫鬟。
元瑞确实有读书的天赋,两年前,16岁的元瑞就中了秀才,本打算明年继续考举人的,结果元大山死了,他失去了一部分经济来源,同时还要为父守孝,不得参考。只能再往后推三年,这样一来,下次科考的时候,元瑞就22岁了。
所以,元瑞打算出去游学,增广见闻。吴氏想卖掉元大丫,得到的钱给元瑞做盘缠。
所以,小小的元大丫才会在今天上午坐在水塘边,思考自己的生死。
当然,剧情里,她没有死。
好死不如赖活着嘛。死都不怕了,还怕活着吗?能活着,谁又愿意死呢?在家里是干活,去别人家做丫鬟也是干活,都差不多。先去看看,实在不行了再死。
在这个时代,吴氏作为她的母亲,元瑞作为她的哥哥,就是有权利决定她的去处。
她倒是也想跑,但是,没有路引,她根本就跑不了。她也无处可去。
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出门就是被人盯上、被人拐走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