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兵应声而动。
那四个一下就傻了,喊也喊,哭也哭,可没人理。
大堂外头,围着不少百姓,听说新主帅来了,都探头探脑。
朱樉走到门口,掸了下披风。
“你们都听着——”
“这城虽然乱,但我朱樉,不抢百姓一粒米,不夺百姓一寸地。”
“你们安分守着家,我护你们平安过日子。”
“可要是你们谁敢帮着朱桂余孽搅事,敢藏人、敢放火——”
“别怪我砍得比朱棣还狠。”
底下百姓饿得瘦巴巴的,可听完这话,却有人开始跪,磕头。
“老百姓要的就一个理儿。”
朱樉咧咧嘴:“你给他活路,他就跟你过命。”
“陈德。”
“在。”
“今天开始,粥棚支起来。”
“药铺给我点上火,能用的郎中全叫来。”
“户籍拿出来看,孤寡老人和孩童优先安置。”
“张伟那边,让他派人去接驻防的兵,不用全部调走,留三成驻北门就行。”
“还有,兵工坊、马厩、铁铺,挨个登账,封条贴上,三天后重新分派。”
“这城,要活起来。”
“不是等着打第二仗的,而是等着开市收税养兵养人。”
陈德一边记,一边跟骂街似的咂舌。
“殿下,您……怕不是早就想好了?”
“你以为我来这,是抢城的吗?”
“我来,是建朝的。”
朱樉一句“建朝”丢出来,陈德半天没接住话。
半晌才咂摸一句:“那……那皇上怎么办?”
朱樉转身往外走,边走边道:
“我说的是建,不是篡。”
“朱允炆是君,我是臣。”
“可这天下,得有人动手去撑。”
“他撑不住,我来。”
“他能站稳,我退。”
陈德挠头:“可这话听着怎么也不像退的……”
朱樉回头撇了他一眼:“你脑子要是光想着退,那这城今天也拿不下来。”
“下去安排事儿吧,别在我面前犯懒。”
“再啰嗦,我让你去管粥棚。”
“别别别,我这就走。”
第三天早晨,北平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