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时分,被巡夜的查到,一捅,土里挖出三小坛东西——
一坛灰,一坛油,还有一坛,是活虫。
虫子在泥里蠕动,腥臭得厉害,老兵一看就知道——那不是药,是投水的。
朱樉赶到时,那伙山人正跪一地。
熊老三咧着嘴,一脸说是误会,硬说那坛虫是“喂鸡的”,油是“润灯的”,灰是“除潮的”。
朱樉不听这些,弯腰掀开那坛虫,拿棍子挑了一挑。
虫子一团团,全是泡过腐叶水的湿蚕,用这玩意泡井,一晚能毒死全营的人。
他站直了,看着地上一字排开的七八个山人,冷声道:
“这锅里刚下米,你们就想往里撒虫?”
“北平是荒,可也没荒到喝虫汤。”
熊老三还在分辩:“真不是想害人,咱是带货来换粮的,那坛是咱家山口那边——”
朱樉一摆手:“别扯。”
“你是来换的,那你为什么不报册?”
“你带干蘑,没人拦你。你带虫灰——你是来添柴的,还是来撒灰的?”
熊老三憋不住了,低头骂了句脏话:“早知道老子直接投朱四那边了!”
话一出口,全场静了。
朱樉看着他:“朱四,是你主子?”
熊老三也不演了,抬起头道:“你们北平这锅再滚,也不过是吊命的水。我就是来看你们这群人怎么熬烂了的。”
朱樉点头。
“好。”
“那我就让你知道——这锅不是给你喝的。”
“是拿你烫的。”
他一挥手:“绑上,剁手,封口,扔回山路。”
“回去告诉你主子——北平这锅,添柴的能吃,撒灰的先死。”
“下次敢来撒一勺。”
“我让他全家进锅煮。”
朱樉命人把那伙山人押下去,三刀两斧剁了手,破布塞嘴,挑着竹担扔出城外。
送行那人只说一句话:
“回去交人情吧,说锅还滚着,没凉。”
这事没再闹大。
三天后,西北方向递来急报——
边境哨骑与青璃使团冲突,对方借“粮道骚扰”为由,截了大明边粮两仓,还在驿路上杀了两名巡察兵。
朱允炆气得直拍案,要出兵讨伐。
可兵部账上一查,能调的兵不到三千,马不满二百,箭矢半数生锈,连战袍都缺。
朱樉没吭声,只问了一句:“青璃人走哪条线?”
兵部尚书说:“沿北豫西线,过洮山、穿羌渡,直取粮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