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耕牛染病或残疾,也不能随意处置。
若要宰杀,需层层上报审批,经官方同意后。
然而,即便经官方同意宰杀耕牛。
所获之物也绝非任由普通百姓肆意买卖。。
那怎么办呢?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吃自家的牛下不去那个嘴。
那就吃别家的总行了吧。
在这其中,萧家自有一套门道。
至于他们究竟从何处引进牛肉。
还真是印证了那句话:
办法总比困难多。
镐京市面上的食用牛肉,大多经陆上丝绸之路辗转而来。
康国与安国,素以擅长饲养马牛等牲畜闻名。
然而,路途迢迢,加之当时保鲜技术有限。
直接长途运输鲜活牲畜困难重重。
于是,更多时候,商人们选择在边境贸易点进行交易。
将牛驱赶至豊朝边境地区后,再行宰杀与运输。
除了这条路线,其他地区若想获取牛肉,亦有门道。
以大食国为例,其与豊朝当下贸易往来频繁。
在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商贸交流中。
大食国商人带来了众多牛肉相关产品,丰富了市场供应。
而在西南地区,与林邑、真腊、骠国等。
就与“西南海”保持着友好往来与紧密经济联系。
豊朝以“南海”泛称东南亚部分地区。
《豊书?地理志》等史料,不乏“南海”诸国记载。
其范围涵盖今南海海域周边及东南亚沿海,如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部分区域。
“西南海”同样是豊朝文献对东南亚的称呼。
源自豊朝地理位置,指其西南方向的海域与周边陆地。
“西南海”多地现下逐渐成为豊朝西南地区的牛肉供应地。
“西南海”气候温润,向来有养牛的传统。
但因当地同样以农耕为主,大规模输出牛肉存在一定限制。
不过,对于岭南道和剑南道的百姓而言。
这倒并非难事,毕竟牛肉并非日常常食之物。
偶尔解解馋,这般供应规模倒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