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部左侍郎已经等待许久了。
殿中放着巨大的冰鉴,凉风习习吹来,但依旧无法缓解他心中的燥热,汗流如注。
“陛下。”等见到匆匆赶来的明慕后,他立刻跪下行礼,声音发颤。
“你别急,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他安抚了几句,等待对方平静下来后,问道:“需要朕开小朝会吗?”
户部左侍郎知道小朝会,自己也参加过几次,这次倒是摇了摇头:“不必惊动各位大人,只是金陵织造那边说,商谈并不顺利。”
“谈生意自然有不顺心的,倒是正常。”明慕倒是很能放平心态,“只慢慢商议便是,等过两年……说不定,不必经过这些人压价,我们便能过去售卖了。”
语气轻描淡写,却透出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
户部左侍郎终于冷静了些,松了口气,继续道:“那边愿意提价一成,假若能在两年内完成指定的数目……”
“两年不行,太急了,每年茶叶产量就那么多,想要增加也得循序渐进。一棵茶籽从种下去到收获需要很久,现在虽在逐渐放开茶税,但百姓也不是说种就种的。”
明慕一口否了这个提议,强硬道:“三年,最少三年,最多五年,朕不需他加价。”
“好、好。”
其实来的路上,户部左侍郎还在想,若陛下答应以二年为期,如何使陛下回旋心意。
的确,陛下心系百姓,可国库没钱啊。
国库没钱,陛下的很多利民政策就发不下去;可若强行让百姓种植,国朝必然会动乱……所幸,陛下毫不犹豫,直接做了决定。
“那臣便和那边回话,以三年为期,分定尾金二次分付。”户部左侍郎急忙敲定,心终于不慌了。
明慕倒是有另一个疑惑:“不怕他拿了东西就跑?”
户部左侍郎听到陛下的疑惑,心中一动,再抬眼看时,恍惚意识到陛下还是个少年,少年心性尚存。
虽说手段雷厉风行,但至今为止,也没去过多少地方,所以才有这样粗浅的疑惑。
“陛下多虑了,虽说开船的是他们……但他们能带多少人?主要运送货物的,还是盛朝的人手,想反悔,咱们便不送就是,这些东西,盛朝也吃得下。”户部左侍郎心中一软,又挑了几件趣事,与陛下说了,末了又道,“臣见那些蛮夷,倒是对我朝织物追捧至极,说他们那边的皇帝也喜欢呢,贵族都以穿着盛朝丝绸为荣。”
明慕撑着脸,羡慕地说了一句:“真想去看看。”
户部左侍郎急急地扭转话题:“……其实、其实也没有臣说得那么有趣,听说那边的街道脏污不堪,所有人一年才洗一次澡,身上皆有异味。”
他生怕自己三言两语勾起了陛下对蛮夷的兴趣,以后吵嚷着想要随船过去玩——要是让首辅和尚书知道,估计会扒了他的皮。
帝王出燕都倒不是奇事,本朝开国时,常有马上皇帝出征,驱逐戎狄,顶峰时,戎狄数十年不敢来犯!
但出征会影响寿数,开国的几位皇帝大多一身伤病,早早离世。而后,愿意帝王出征的臣子越来越少,到了小皇帝这,连出燕都都不大愿意,害怕辛苦得来的明君遇到意外,早早夭折。
要是真让陛下坐船几月,远渡重洋前往异国,不说别人,他自己都能找块墙一头碰死:
真好奇那些蛮夷,直接宣人过来就是!他们陛下凭什么过去!
——虽不知为何,但小皇帝脆弱的想法深入人心,仿佛对方是一尊瓷器,挪个地方就碎了,必须好好地养藏在宫城中,才能叫瓷器不染尘埃。
“好了好了,朕只是随意说说,你也不必紧张。”明慕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你好好干,尚书还得一段时间才能回来。”
从这段时间的奏疏来看,对方当巡按御史还挺有滋有味的,明慕想。
既然如此,便叫他再干一段时间,北方这边刚刚平稳,南边再不能出大乱子。
要是让经榕知道,自己的上疏居然起了这样的反效果,估计能哭晕过去。
——
陇州。
今日是启程回燕都的日子。
缪白清点了人数,确保一个没少,还多了些人,微微颔首:“行,这就出发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