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方法还是推广基础科学,奈何没有教材和教师啊……”小皇帝嘀嘀咕咕。
既然已经回宫,便在文华殿用午膳,顺便处理接下来的政事。
临近谷雨,请安折子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小皇帝的贺礼也跟着来到燕都,不过对于狠狠大出血的内库,算是杯水车薪。
“看看临西王府的礼单!”
处理完不多的政务,明慕立刻开始看自己的生日礼物。
拿到长长的礼单,他凝神细看,前面都是王府的送礼,中规中矩,最后才是世子的礼物。
“北疆物料一份……这是什么?”
奇奇怪怪的名字。
明慕让阚英拿来这份贺礼,本以为会是北疆自然风貌一类,没想到居然是一只巨大的楠木箱子。
箱子打开后,摆在正中间的是一封信,以及堆得整整齐齐的文书。
信封上字迹娟秀,只写了陛下亲启。
明慕慢慢拆开信件,他有预感,这封信或许是长姐给他的。
之前他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长姐会让明璇来燕都,甚至默许让她加入夺嫡。又仿佛对那孩子的生活一无所觉,甚至任由那孩子被人欺负。
信里详细写了任君澜和她的交易,用西宁府的新商路以及大半资源,换取一个孩子以及这些“北疆物料”。
“物料”里是明曦长姐在北疆的多年经营,和朝廷文书里面冰冷的文字不同,这些私人文书里,详细写了底层兵士的特征,以及手上商路的资源。
简单来说,有了这些“物料”,任君澜可以在北疆借由长公主的名头起义。
自古以来就有皇权不下县的谚语,这是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导致皇帝无法了解县以下的具体情况,也无法有效地控制。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开国皇帝用了“黄册”这一方式,每十年一次修订,务必了解所有百姓的变动,包括人口、田地等,进而制定各项政策。
与之伴随的,就是严格的户籍,将百姓在居所固定,不允许随意流动,以确保黄册的稳定推行。
如果遇上强有力的君主,这种方式确实有效。但多年下来,黄册弊端逐渐显现,百姓已经想出了许多方法对抗黄册,瞒报田地、嫁接人口,减少税收。就算是明慕,一时间也没有好的方法去解决。
但这份“物料”,则是将北疆军户的情况毫无隐瞒地展现在明慕面前了。
“澜哥真是……”
明慕呆呆地捧着信,心绪难明。
任君澜对他毫无保留,不仅舍弃了自己的身份,来到燕都,自愿下半辈子都困在宫城;如今又付出这样大的代价,叫他能更好地掌控北疆;还特意带来明璇,不让他被朝堂桎梏,不得不立明琮为储君。
甚至一路上都没有打开箱子看一眼,不然,不会叫这封写了真相的信送到他手上。
明慕甚至有些惶恐:他何德何能……配得上这样深重的情谊?
之前是以为,长姐不愿意明璇在南诏受苦,才送了过来,却不知道……
对建立亲密关系的抗拒再一次悄悄冒了出来。
假如他现在后悔,还能让澜哥回归他本该的生活……
“将这些都收起来。”
明慕将信放回信封,在一起放在楠木箱子里:“如何用这些,还需深想。”
这份礼物确实很让他惊喜,也让他惊吓。
阚英注意到陛下的神色,没有多问,就连搬箱子的人都轻手轻脚,没有发出太大的声音。
“陛下?”
他拿出剩下的礼单,递到明慕面前,“这些是燕都官员的礼单,或许能有些趣味?”
“原先还不想要他们的,燕都官员又没什么钱,别送礼送到倾家荡产。”明慕压下心里那些负面的情绪,语气听起来很轻松。
“知道陛下会担心,所以那些小官员,都是一个部送一份,只怕会被嫌弃呢。”阚英笑吟吟地开口。
“这主意倒是好。”明慕接过礼单,果不其然,这份居然比临西王府那份还要短,送的东西倒也平常,没有特别珍贵的,大多是书籍、字画等。
一连串礼物都以工作单位为开头,所以,唯一一个人名就格外突出。
“贺屏,字隋光……?”明慕默默念出这个名字,奇怪地问道,“我记得,贺三元家底不丰,是内库出银子才叫他在燕都安家,怎么单独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