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末,京师大雪的第四日。
红袍军正在安定百姓,如今京师商铺重开,尤其是大量粮行开启,米粮价格平抑下来。
周边不少民部官吏正在规划修建水泥厂等厂区,开矿,挖掘,百姓们报名的极多。
启蒙部官吏走遍大街小巷,正在张贴安民告示,朱笔勾勒出来的字迹极为明显。
红袍军列队巡逻,一部分则帮助百姓修葺房屋,挖掘水渠。
监察部仍在搜罗关于京师官吏,地痞混混欺压百姓的证据,菜市口从早到晚都在公审,如今这已经成为百姓们汇聚最多之地。
彼时皇城之内,风雪格外凛冽。
皇宫的朱墙被红袍军的旗帜覆盖,曾经的金銮殿上,龙椅被掀翻在地,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简陋的木案。
魏昶君站在宫殿窗前,手中摩挲着一本泛黄的笔记,大明事感录。
这是他唯一带到这个时代的东西,记录着他对这个时代的理解,也记录着现代世界对他的评价。
如今字迹还停留在他们不认可字迹的画面上。
魏昶君如今动作很慢,一点一点的翻阅,从第一页开始。
这些便是他在崇祯朝这个时代艰难的每一步。
从落石村开始。
现代一直在帮助自己,出谋划策。
如何一点点击垮虞家地主,如何入主蒙阴,如何制造匪患,占据莒州,青州。
怎样规划展政体,经济,军队思想。
他们的心永远连在一处,致力于让这个时代的大国不受到任何屈辱。
可如今,一切都变了。
大国想的是怎样让这个时代的文明重新雄踞世界,而自己,放在第一位的,是那些百姓。
不是当代思想有什么问题,只是他们不曾见到过,这个世道究竟有惨烈。
他们没见过陕西大旱,赤地千里。
枯树皮早被啃光,土墙上的干苔藓都被刮得干干净净。
没见过妇人麻木拍打着孩子,想要从那些数的清的肋骨中拍出堵死在肠子里的观音土。
没见过河南归德府人市上的木笼里挤着插草标的男女。
没见过苏州阊门外的水上,逃难来的饿殍浮尸的衣襟鼓胀起来的模样。
更没见过山西平阳,易子而食的人家连柴刀都举不动,只能将两户交换的孩子被放在磨盘上的时候麻木的不像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