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大宋道医苏衡 > 120130(第5页)

120130(第5页)

偷偷带着长子去苏氏苏轼药膳堂打牙祭,赵宗实就彻底放开了。多亏他娘子被药膳堂的美味俘获,特许他每三日可以出来用饭,这事儿算是过了明路,他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出来了。苏氏养生馆就在药膳堂对面,赵宗实闻名已久,但一直被各种事情绊住没去成。况且,苏氏养生馆的号比药膳堂的还少,他总不好每次都去“借”那些朝臣的青玉牌。

幸好,苏氏养生馆新推出的这个冬日锻体项目,名额增加到了三十个。赵宗实运气好,抢到了。

“十三官人,您走神了。”苏衡的声音再次在耳畔响起,清泠泠的声音让赵宗实飘远的思绪立即回束。他已经学到倒数第二式——十字手了。

“阿父!”等赵宗实终于将一套太极拳完完整整打完,穿得跟个圆乎乎,糯叽叽的水团子似地赵顼啪嗒啪嗒地跑进了园子,“阿父,您好了吗?阿娘来啦!”

赵宗实徐徐收势,待气息稳定后,这才无奈道:“来了来了。”

“衡哥哥!”小包子赵顼仰起头乖巧地和苏衡打招呼。

“嗯。”苏衡垂眸,从荷包里摸出一颗梅花糖递过去。

“谢谢衡哥哥!”赵顼高高兴兴地接过来。他最喜欢衡哥哥了,衡哥哥长得好看,还会做很多好吃的糖果点心!

赵宗实牵着长子寻他娘子去了,其余客人则乐呵呵地离开金梅园,往对面的药膳堂走去。清早起来打了一套太极拳,这会儿定然腹中饥饿,正好去药膳堂领一份免费热乎的朝食暖胃充饥,这算是给参加冬日锻体客人的一个小福利。

苏氏养生馆的冬晨就在客人们离去的说笑声中步入尾声。而就在离开封不远的一座小镇中,赖床的苏轼才不情不愿地在弟弟苏辙的呼唤下起身。

“二哥,日头已经升得很高了,你再不起的话,阿父待会儿又要训你了。”苏辙坚持不懈地推了推床上鼓起的小山包。

小山包摇晃了几下,伴随着窸窸窣窣的声音,苏轼把脑袋探出厚被子外头。冬日的寒气瞅准时机扑面而入,苏轼被冻得一个激灵,嘴里叫出了声:“嗷!好冷!”

“换上冬衣就不冷了。”苏辙好声好气地哄道,他甚至连苏轼的冬衣都帮帮搭配准备好,整整齐齐地叠放在床头。若是不看年龄,恐怕谁都以为沉稳温和的苏辙才是二人之中的兄长。

“不想起床……”苏轼裹着被子苦哈哈道。

“阿父说,如果今日早些出发赶路,说不定能赶在除夕前抵达京城。”苏辙突然提起另一个话题。

“!真的吗?!”苏轼的睡意瞬间被赶跑。被子一掀,火速换上冬衣跳下床,胡乱洗了把脸漱了漱口,苏轼火急火燎地拉着苏辙出了房间。

“阿父!我们快到开封了吗?”苏轼腆着脸凑到苏洵身边问道。

苏洵没好气地瞪他一眼:“舍得起身了?”

“起了起了。阿父,您还没回答呢,咱们今日能赶到开封不?”苏轼不依不挠地追问。

“去收拾你的包袱,早些出发,应当能赶在城门关闭前进城。”苏洵慢条斯理道。

“我这就去!”

等苏家一行收拾好行李,驴车已经在驿路旁等着了。苏轼正想踩着上马石上车,突然留意到驿路旁一座木桥前有人在叫卖地经,立刻喊道:“阿父,这里有人在卖地经!我去买一份!”

说罢,苏轼像猴儿一样灵活地跳下上马石,直奔那桥边小贩而去。

地经,又叫“图经”或“里程图”。若是苏衡在此,定能认出这便是后世的地图。地经在此时已经是一件常见的商品,比如苏轼面前的小贩便是专做地经生意的。这座小镇离京城近,许多进京的游人都需要这样一份开封里程图。这位小贩就是瞅准了商机,专门蹲在这条入京必经的驿路,向过往的游人兜售图经。

一份图经并不贵,苏轼从他阿姐给他绣的荷包中数出二十个铜板,很快买回了一份。回到驴车上,苏轼展开京师的地经,苏辙和苏轸都好奇地凑过来细看。

这份地经印刷得有些粗糙,但是上面的信息还是比较详细的,图上标注了开封府的主要道路、里程、可供歇脚的旅店、寺庙宫观以及比较出名的酒楼茶坊等等。

“阿兄所在的五岳观离南城门很近哎!那我们一进城就可以去五岳观找阿兄了!”苏轼第一个找的便是五岳观的位置。

“保康门瓦子、朱家桥瓦子、桑家瓦子……不愧是京城,有好多好玩地方。”苏轼侧过头和苏辙嘀嘀咕咕京中好玩的去处。

苏轸则对茶坊和园池更感兴趣:“阿兄曾经在信中和我说过,京中旧曹门街有个北山子茶坊,很多小娘子都爱去吃茶游玩。里头装饰得特别好看,有仙洞,有仙桥,走在里头就像仙女一样。”

“等到了开封,让你阿兄陪你去逛逛。”程氏温柔地笑笑,轻轻拍了拍长女的肩膀。

“金明池、琼林苑……如果阿父考上了进士,陛下是不是会在这里举行琼林宴呀?”苏轸仰头问道。

“不错。”苏洵闻言点头。

“皇家的园囿一定很美,真想进去看看。”苏轸不由心向往之。

“每年三月初一,金明池与琼林苑会开放给京中百姓参观游玩。轸儿若是想去,须得过了今冬,等到明春三月再说。”苏洵道。

“能进去就已经很好了。”苏轸心满意足道。

越近京城,驿路越平坦开阔,便于驴车行走。木制车轮飞速转动,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车身稳稳当当,惟有车盖四角的铜铃轻轻摇晃,发出清脆的声响。

“我能看见城门了!”苏轼掀开车帘,激动得都快把半个身子探出去,“这就是京城吗?”

苏轼正感慨间,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后头传来。转头一看,发现是不知哪位高官的车驾,马蹄落处,扬起一片飞尘。一位身着红衣的高官在仆从的簇拥下,很快越过苏家的驴车,径直往京城而去。

“好威风!”苏轼眼也不眨地看着那队人马远去。苏辙紧挨苏轼而坐,那位高官策马经过时,他看清了那人的脸。四十出头的模样,但保养得极好,通身儒将的气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