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苏轼一下子语塞。
“阿兄,你饿了吗?我给你留了点心,我去拿过来?”苏轼小眼神乱飞,顾左右而言他。
苏衡轻轻看他一眼:“不必,一会儿就用暮食了。”
“哦,好。”苏轼拉着苏衡的衣袖,红着小脸保证,“阿兄,我下次一定控制住脾气,不与阿姐吵架。”
“嗯。”苏衡微微颔首。
采莲手脚麻利,做饭也利索,半个时辰不到,便做好一桌的的菜。暮食不用食过饱,加上天气炎热之故,今晚的主食没有米饭,而是凉拌奈花索粉。
奈花索粉是类似绿豆粉的一种粉干,采莲用滚水把粉煮熟后,又过了两遍凉水,淋上调好的酱汁,最后放上一朵姜花做装饰。
苏轼吸溜粉条吃得喷香,很快消灭掉一碗奈花索粉。
饭后水果是番石榴。采莲用井水镇过,再切成小块,方便取食。这是眉山人家常用的冰镇法子。时令瓜果用井水镇上一镇,冰凉脆爽,口感更上一层。还有那些没钱买冰的人家,也会把自家熬煮的绿豆汤、荔枝膏水等饮子,镇一镇井水,好让饮子平添一丝凉气,喝起来滋味更佳。
“莲姨,我有两个方子,一个是饮子配方,一个是我师父给的解暑膏配方,您可否看看能不能试着做出来。若是能成,我们可以到外头摆摊售卖。”饭后,苏衡如约找上了采莲,给了她两张配方。
“这个主意好。这个时节,外头那些凉水饮子铺生意可好了,客人一茬一茬地来,榕树底下那些凳子,从早到晚都坐满了人。”采莲一听
就连连点头,表示赞成。
“乌梅饮……龟苓解暑膏……”采莲辨认着配方上的字,新奇道“我还是头一回听说用龟板熬膏的。还有着乌梅饮,除了乌梅又是陈皮又是甘草,熬煮好了口感定然十分丰富。”
“乌梅饮口感酸甜,这龟苓解暑膏却是有些微苦,还需浇一些蔗浆或者桂花蜜在上头,尝起来才好吃。”苏衡道。
“行,没问题,我今晚就照着配方,看看能不能做出来。”采莲仔仔细细地把两张配方对齐折叠,贴身收好,“我原本也琢磨着要不要煮点绿豆甜水之类饮子,拿井水镇得冰凉凉的,再拿到外头去卖。只是我们这儿家家都会做绿豆甜水,我拿不准会不会有人来买。如今有了这两张独特新奇的配方,那就不愁没客人光顾了。”
苏衡轻轻点头。端午卖粽子与百索的银钱到底有限,家中仍旧面临银钱不足,入不敷出的困境。这次卖解暑饮子和解暑膏若是能成,兴许便能小赚一笔。而且这古法龟苓膏与后世龟苓膏不同,滋阴润燥,降火除烦的功效更强,也算是一种食疗了。
第27章第27章买卖配方
卯时未到,晨光熹微之时,采莲已起身梳洗,比平时早起了半个时辰。因心里惦记着今日卖乌梅饮与解暑膏的事,采莲昨夜睡得并不安稳,梦里也在反复练习熬制龟苓解暑膏。
不过采莲早早起身,也有一个好处。早些把乌梅饮与解暑膏做出来,便能早些用井水镇着,等到售卖时,口感才会更加冰凉。虽然她昨日已经学会了做法,能完美地按照配方做出成品,但她总不能卖隔夜的吃食给客人。
因此,采莲一大早便起了身,打算重新熬煮新鲜的乌梅饮与龟苓解暑膏。毕竟饮食最讲究新鲜,就算不能现做,至少也要当日做当日卖,这才是做饮食生意人应该有的职业操守。
乌梅饮做起来比龟苓解暑膏简单多了。只需将乌梅、甘草、陈皮、山楂等材料洗净,加入清水慢煮,最后再放入些许糖渍桂花,冒着热气的乌梅饮便做好了。
在熬煮乌梅饮期间,采莲已经把从秦家医馆买来的土茯苓、金银花、火麻仁等药材用清水洗了好几遍,把上面的灰尘和泥土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再把龟板与土茯苓加水放入砂锅中熬煮,金银花、绵茵陈等其余草本类药材则加水放入另一个砂锅中熬煮。
熬制解暑膏要花的功夫和时间可比乌梅饮要多了不知多少倍。第一锅乌梅饮都已经做好并放到井水里冰镇了,那两锅药汤还在火上继续煮着。
“咦——”青枝一进厨房,就嫌弃地捏住了鼻子,“厨房里怎么一股子药材的味道,一大早的,难道家里有人生病了?”
采莲没好气地白她一眼:“可闭上你的乌鸦嘴吧!我这是在熬龟苓解暑膏。”
“啊?”青枝惊掉了下巴,昨日我尝到的解暑膏不是冰凉凉,滑溜溜的吗?这两锅黑褐色的药汤是什么?而且,昨日那碗解暑膏闻着只有一股淡淡的药香,这两汤味儿也太冲了,光是闻着就觉得苦。”
青枝昨日被程氏派出去做事,不在家中,因此并不知道采莲熬制解暑膏的经过。今日一见,大为吃惊。
“若是这般容易就想到做法,岂不是很容易被旁人学了去。”采莲一边说着,一边注意熬汤的火候,等两锅汤都煮得差不多了,分别用纱布滤掉汤中杂质,然后再把两种汤汁都倒进同一个锅中,继续熬煮。
“这也太费功夫了乌梅饮定价五文一碗,这龟苓解暑膏怎么着也得卖个——卖个十文钱一碗!”青枝煞有介事地说。
“出息!”采莲笑骂。
苏家的临时小摊就位于纱縠行公用水井旁边的大树底下。把位置选在这里还是苏衡出的主意。来此排队打水的人日日都有,而且排队无聊,酷热难忍,若是能在这时来上一杯冰冰凉凉,酸甜可口的乌梅饮,或是来上一碗爽滑弹牙,清热消暑的龟苓解暑膏,大家定然愿意为此掏钱买账。
果然,乌梅饮与龟苓解暑膏大受欢迎。陪着自家阿娘来打水的孩子们都很爱喝被井水镇过的乌梅饮,能捧着小碗一口气“咕噜咕噜”饮个干净。
大人们则更喜欢口味回甘,药香淡淡的龟苓解暑膏。爱吃甜的采莲便多浇一些桂花蜜,就喜欢龟苓解暑膏本身微微泛苦滋味的,则什么都不加。黑色的膏体十分滑溜,顺着喉咙直直下肚,食用之后,感觉夏日的酷暑都消散了些。
“这龟苓解暑膏的方子还是我们三郎的师傅从外地寻来的,听说还费了不少力气呢。这解暑膏口味独特,只有我们这儿有得卖,是个稀罕物。别说眉山,就连京城也没有呢。”小孩子们对这些黑不溜秋还有药味的龟苓解暑膏敬而远之,看见它们就想起曾经被阿父阿娘逼着灌下去的苦兮兮的药汁。采莲见状,便卖力地推销起解暑膏。
“而且,这龟苓解暑膏里头加了土茯苓、缅茵陈、金银花等清热解毒除湿的药材,吃了能滋阴润燥,在这样的大热天来上一碗,最是解暑。”
大人们一听,这是贵生道长寻来的好方子,而且还有不少功效,纷纷表示要再买多几碗给家里人带去。小孩子们也被他们的阿父阿娘逼着,让他们多少吃上半碗。小人儿总是挑战不过大人的权威,无奈何,他们只好让采莲多多放桂花蜜,这才肯皱着眉头,勉强吃上一口。
“唔?”一口吃下去,滑溜冰凉的口感瞬间征服了这些孩子。而且这龟苓解暑膏没有想象中的苦,而且浇上桂花蜜后,吃起来很是香甜。这下子,不用大人们威逼利诱,小孩子们自己就主动把一碗解暑膏吃了个干净。
乌梅饮与龟苓解暑膏大获成功,家里从此多了一个进项。采莲与青枝每日都去水井旁摆摊儿,程氏则与金蝉留在家中纺纱织布。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月,程氏在算账时,总算舒了口气。家中每日的进项如今已经超过了支出,不仅补上了之前的亏空,现在已经开始能攒下银钱了。
六月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天庆观前冷饮摊的摊主找上了苏衡,提出想要购买乌梅饮和龟苓解暑膏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