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大宋道医天雨免费阅读全文 > 3040(第11页)

3040(第11页)

赵祯细细打量了一番韩琦,沉吟半晌,问道:“不知韩爱卿对三川口一战,有何想法?”

嘶——这真是个死亡问题。底下乌压压一片的群臣倒吸一口气,然后屏息凝神,等着听韩琦的回答。

“回官家,微臣以为,我朝西北主要在环庆、泾原、鄜延三路布防,形成掎角之势。环庆路山川险固,易守难攻,贼军轻易不敢侵扰,泾原路为“关陇锁钥”,壁垒森严,贼人亦难以攻破。而鄜延路以延州为首,虽号称“三秦锁钥”,但却有些名不副实。自承平至安远二百余里,长宁至黄河畔一百余里,加之足有三百里许的防线,地阔寨疏,防务薄弱,戍兵寥寥。此为我朝边防薄弱之处,三川口之败,既是偶然,亦是必然。”

群臣一片哗然。不愧是曾经以一道《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一连参倒前任宰相王随与陈尧佐,还把两位参知政事韩亿和石中立给顺道拉下台的猛人!可真敢说啊!

宝元元年,韩琦任右司谏。当时天灾频发,饥民遍地,流民死骑。当朝宰相却无计可施。韩琦怒而上奏,把四位宰相参得同日罢职。从此,韩直谏“片纸落去四宰执”的威名,就此传遍京华。虽然韩琦现在已卸去谏官之职,但当日情形,群臣至今难忘。

天子宝座之上,赵祯闻言,不置可否。群臣心焦,纷纷在下面揣度圣意。没想到直至散朝,圣上也没半句点评。群臣心中惴惴,像极了热锅上的蚂蚁。

谁知几日后,中贵人传旨,韩琦受任陕西安抚使,即刻启程赴任。

此消息一出,自然瞒不过满京城的道士。道士们的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之快,超乎苏衡的想象。没过几日,隐居山中的逍遥道长就得知了此事,并在闲聊间,告诉了贵生道人。苏衡简直叹为观止。

不过,想想汴京城中道观数量,倒也可以理解。毕竟天底下道观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之处,就是京城汴梁了。自宫城宣德门外御街直至外城南薰门,一路而下,左右道观无数,如真宗朝就已创建五岳观、接待各地道教信徒的延真观,供奉太一神的中太一宫等等。更别提还有散布在京城各处的大大小小道观,如东水门内的醴泉观,新宋门里街以北的上清宫,梁门以西的建隆观等等……

逍遥道长所居的无名山道观,简直就像所有情报的集中站,是织网的大蜘蛛。自无名山道观往外延伸出无数个“情报据点”,一张庞大的情报网就这样通过道观与道观之间的连结,编织而成。

“您了解这些消息,是为了什么呢?”苏衡不解。

“哦”,逍遥道长慢吞吞地转着手中檀木串珠,悠悠道,“山中无聊,听来解闷罢了。”

苏衡:“……”

能与他师傅成为数十年好友的,果然也不是一般人。

第37章第37章同药异名

常人可能以为山中生活必然清苦,实则不然。无名山林深叶茂,有着丰富的山珍林产。暮春三月,山上竹林中生长了许多胖大白嫩的笋子,山上居住的道长们背着竹篓,带上锄头,一挖一个准。

贵生道人遇见多年旧友,免不了在山上小住几日,与逍遥道长重温旧日时光,顺道一起议论人间八卦。两人似乎都是恶趣味的主儿,稳居山中,就着春茶畅谈山下趣闻逸事,笑看人间风云,对两人而言似乎别有乐趣。

苏衡对这些八卦并不十分感兴趣。他实在难以理解,他师傅与逍遥道长为什么能就某某县阿花家的猪今日多吃了一根粟米,某某村渔民前日弄丢了渔网,最后发现是被大风刮上了树梢这类小事,一聊聊上一炷香的时间。

不理解,但是尊重。苏衡默默退出茶室,把畅谈的空间留给他师傅与逍遥道长。

“嘿!”苏衡突然被人从后头拍了拍肩膀,回头一看,却是观中掌勺的圆脸道长,“怎么不进去吃茶,反倒在这外头站着?”

“师傅他们在聊天,不便打扰。”苏衡礼貌回道。

“那正好,走,跟我到外头挖笋子去!师爷他老人家吩咐了,今晚要大宴一场,好好招待你们师徒,让你们感受到我观中人的热情!”圆脸道长颠勺习惯了,手劲大得很,一边说话一边兴奋的拍着苏衡的肩膀。

苏衡眉间微皱,有些吃痛,便不着痕迹地往旁边挪了几步,把他的肩膀从圆脸道长手下解救了出来:“好。请问我需要准备什么吗?”

“不用不用,竹篓与锄头我都准备好了,你跟在我后头就成!其实也不用你出什么力气,你就当是在这山中游玩,看看山景,采采山花,聊以解闷儿。”圆脸道长爽朗地摆摆手。

春笋,是一种季节性的应节食物,滋味鲜美,比之冬笋,更多了些脆爽滋味。春笋一般会在立春后冒土而出,如同一只只可爱的绿色小精灵,一阵春雨过后,就嘻嘻哈哈地钻出土地,从竹林中冒出好奇的小脑袋。

竹笋的出土期也是分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二月上旬至四月中旬,这段时间是长出来的笋子,叫初期笋,与五月之后冒出的后期笋一样,成竹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十分适宜采挖,食用。四月中下旬的长出来的笋则是中期笋,往往个头比较大,如同身体健壮,生命力旺盛的健康新生儿,孕育着无限希望,有着无比光明的未来——因此中期笋大多会被留下来培育成竹。

圆脸道长带着苏衡采挖的是初期笋。虽是初期,但是立春后的春笋,笋体也很肥大,并且生得洁白如玉,食之鲜嫩爽口,被誉为“菜王”。为了这一口嫩笋,山下百姓也常常不辞辛劳,专门上山来挖笋,带回家去给家里的孩子们烧上一顿美味的笋菜。

圆脸道长显然是挖笋的老手了,一锄头一个笋子,挖笋速

度之快,连苏衡这个跟在后头默默捡春笋的人都差点没跟上。最重要的是,圆脸道长挖笋不尽快,还非常准。一锄头下去,嫩生生的笋体半点没被伤到,上面的竹鞭、竹根、竹芽都毫无损伤。

因为圆脸道长这一手出神入化地挖笋技巧,两人不到半个时辰就挖到了满满一竹篓的春笋,满载而归。道观东南角的小厨房里,很快响起了热油“滋啦”的响声,菜刀切菜有节奏的“咚咚”声,还有一阵又一阵浓烈的饭菜香味。

傍晚欢迎宴上的菜色果然十分丰富,苏衡眼尖地看见里头有不少用他与圆脸道长一起采挖的春笋做的笋菜。

“乖徒儿,你可有口福了。这观中的伙食可是人间美味,连最繁华的京城中,也未必能吃到这般鲜美的菜肴。”贵生道人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就给苏衡夹了一大筷子春笋白拌鸡。

“慎微啊,你还是这般会说话。”逍遥道长乐呵呵地谦虚道,“我这里也就胜在食材新鲜罢了,若是论及精巧,我这山中小观是远不及京中那七十二家正店的。”

说着说着,逍遥道长与贵生道人有来有回地互相吹捧上了。又来了……苏衡已经开始有些习惯他师傅与逍遥住持的相处之道,并不理会那两位老顽童,只自顾自地默默夹菜吃菜。

这道春笋白拌鸡采莲也会做。首先要把鸡料理干净,放入清汤中,加入料酒与葱姜、煮至八成熟,再捞出鸡肉,将它切成薄片。春笋去掉根部,放入汤中汆熟,再捞出切成薄片。鸡片与笋片搅拌在一起,最后再淋上卤汁,这道菜便完成了。

春笋白拌鸡这道菜要想做得好,有两点最为紧要。一是食材必须新鲜,新鲜的春笋与放久的老笋做起来完全是两种味道。二是卤汁要调得好。采莲的卤汁是用酱油、醋、盐与少许提鲜的糖调和而成。圆脸道长的卤汁闻起来却比采莲的要香许多,苏衡夹起一片薄薄的笋片,轻轻一咬,立刻知晓了答案——圆脸道长在卤汁里加了芝麻油。

笋嫩而清香,肉瘦而不柴,两者吸饱了卤汁,入味得很。笋片与鸡肉片一起食之,鲜美的滋味仿佛在舌尖绽放。

“这满桌子的菜,味道都极好,其中,以这道春笋白拌鸡味道最佳。”贵生道人与逍遥道长碰了碰杯,饮下一口观中自酿的樱桃酒,咂了咂嘴,点评道。

“我听明玄说了,这春笋白拌鸡用到的春笋,还是你徒弟与他在观前的竹林下采挖的呢,用这般新鲜的春笋做菜,能不好吃么?”逍遥道长食至半饱,便放下了竹筷,“只可惜今日这鱼因没有放紫苏,味道比往常逊色了一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