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苏衡叫住贵生道人,“离开眉山前我就问过您,此行要去何处。您说要等进了三峡再告诉我。不知现在,您愿意告诉我了吗?”
贵生道人脚步一顿,然后头也不回地摆摆手:“原本今日要告诉你的,但是你方才惹为师生气了,为师现在没心情告诉你!等明儿再说。”
“……”苏衡望着贵生道人的背影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默默闭上了嘴。算了,师傅又在耍小孩子脾气,还是等明日再问吧,不急这一时。
次日,航船终于离开离开瞿塘峡,驶进了巫峡。
一进巫峡,苏衡能明显感觉到船上的光线暗了下来。巫峡因两岸悬崖高耸,江面要比瞿塘峡狭窄许多,日光也难以照射进来,只有在正午时分,能沐浴到转瞬即逝的阳光。
巫山十二峰,最出名的便是神女峰。此峰因状似神女而得名,又因宋玉的《神女赋》而盛名远扬。神女峰上有座神女祠,神女祠附近栖息着无数乌鸦,百姓们都管那些乌鸦叫做“神鸟”。
神女峰一带的乌鸦似乎确实比别处的乌鸦要有灵性,也不怕人。船夫们往空中抛洒吃剩的干粮碎渣,它们往往能从空中迅捷地俯冲下来,精准地叼走碎渣,吞吃入腹,惹来船夫们的一片叫好。
苏衡心里惦记着事,早晨起身,更衣洗漱后,便开始找他师傅。没想到一向喜欢赖床的贵生道人竟不在房中,而是早早起了床,和船夫们一道喂乌鸦玩。
“师傅。”苏衡找到贵生道人时,他正兴致勃勃地在抛洒饼渣逗鸟,不时还虚晃一枪,只做了个抛掷的动作,却不见饼饵,惹得头上盘旋不去的乌鸦一阵气愤地大叫,“呱呱呱”的声音响成一片。
“徒儿,快来,和我一起喂乌鸦。这些傻鸟儿还挺好玩的。”贵生道人玩得不亦乐乎。
见贵生道人完全不记得自己昨日答应的事,苏衡只好再次提醒道:“师傅,说好了您今日会告诉我我们此行要去哪里的。”
“哦,”贵生道人并未停下扔饼饵的动作,随口道,“北边正打仗呢,我们要去鄜延路行医。军中伤患多,正是急需郎中的时候。”
鄜延路?苏衡眼神微闪。那可是在大宋与大夏的交界。听阿父说,宋夏如今交战,战况胶着,而且目前的情况是朝廷的军队败多胜少。军中危险,师傅竟有这般胆魄带着才七岁的他去行医。师傅真是……
苏衡望着还在专心致志喂乌鸦的贵生道人,唇边忽然勾起一抹浅淡的微笑。不过,正合他意。
第35章第35章神针驱邪
“巫峡有神女,瞿塘峡的山上也有神仙哩,我曾见过那山上神仙显灵呢!”
难得遇上一段水流较温和平缓的水路,还有“神鸟”一路尾随,啄食船上之人抛掷的饵食,船夫们一路紧绷的神经总算可以稍微放松一小会儿,迎着江风,赏着两岸山景,颇为闲适地唠嗑起自己曾经的奇遇来。
一位脸颊干瘦,被日光晒得黝黑的老船夫,摸着他那短短的花白胡子陷入了回忆:“那圣母泉就在进入瞿塘峡不远处的高山上。我年轻时很有一把子力气,曾爬过那座高山。只是爬山时一不下心,爬了一段山路后把挂在腰间的水葫芦给弄丢了。等爬至半山腰的时候,我嗓子都要干渴得冒烟。当时也不知怎么想的,竟叉着腰对着那山壁发泄般地大喊‘渴死了——给口水喝——’你们猜怎么着?”
贵生道人很是捧场:“那山上神仙显灵了?”
“对!”如干瘦鱼鹰的老船夫激动地一拍大腿,“就在那山壁的石头缝隙处,一道泉水应声而出。我当时那个兴奋啊,立刻上前伸出双手接着那泉水就迫不及待地喝下肚了。那是我喝过最甘甜清冽的水,那滋味,我至今难忘。”
船夫咂咂嘴,解下腰间系着的水葫芦,拔了壶口猛地喝了一大口水,似乎是想以此缓解对那圣母泉水的渴求。
苏衡在旁默默听着,心中却回想起前世学到的物理知识来。听这位船夫描述,这似乎类似于“喊泉”。
在一些具有特殊地质结构的岩洞,确实会产程“涌泉”现象。人在泉口大声吼叫,声波传入泉洞中,产生共鸣、回声与声压等物理声学作用。若是此时洞内储水池处于满而即将溢出的状态,水面一旦收到压力,就会引发虹吸作用,涌泉就此形成。
苏衡垂眸默默回忆,其余听众们却很是捧场,纷纷大呼圣母泉之神奇,甚至跃跃欲试,想着那日得空,他们也去瞿塘峡的山上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山中神仙。
苏衡:“……”倒显得他很不合群了。很多事情掰开了讲,用科学原理分析过后,原本精彩的故事反倒褪去奇幻的色彩,变得平平无奇了。
“再讲一个!再讲一个!”年轻些的船夫们起哄,
想再听老船夫讲讲他年轻时的奇遇。
“行!”老船夫今日谈兴甚佳,又说了他年轻时爬巫山神女峰的故事:“那日很多年前的秋天了,我还记得是一个下霜的早晨,我行走在山中,那山上的猿猴性子特别顽劣,在林间荡来荡去,总想偷我的帽子。我就跟那些猴子暗暗较劲,看谁爬得高。后来,我果然爬到了那山的山顶,猿猴们跟了一段路,就纷纷放弃了。”
“我很是得意,又看到山顶有一处冒着热气的神奇温泉,便脱了衣裳,在那泉中沐浴一番。反正那些喜欢偷衣裳的猿猴们也不在,衣裳挂在树枝上很是安全。山顶风大,山风吹一会儿,衣裳便干了。”
“您在山上就只遇着猴子了?这也没什么神奇的啊,那山里头的猿猴多了去了,成日在山上啼鸣,听着凄凄惨惨的。”一个年轻的船夫插嘴道。
“还没说到奇遇呢,年轻人多点耐心”,老船夫润了润喉,继续讲故事,“我沐浴后,在山顶闲逛,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神女祠。当时,恰逢月在中天,一线月光自密林缝隙落下,照亮了那座神女祠,看起来圣洁又神秘。我屏息走进去,祠内空无一人,一片沉寂。一阵山风恰到好处地吹来,那神女祠内栽种的竹子竟好似神仆一般,向前俯首,顶礼膜拜。”
一众年轻船夫等了半晌,也没听见后面的故事,不由得地追问:“神女呢?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您老没见着传说中的神女啊?”
“没有。”老船夫摆摆手。
“害——”年轻船夫们很是失望,都觉得这个故事不如方才那个圣母泉的精彩。
苏衡却与年轻船夫们截然相反,对老船夫描述的月下神女祠很是向往。沉寂的山顶,彻骨的山风,繁枝茂叶的遮挡使得山上光线晦暗。一线月光却自叶隙间穿出,倾泻在神女祠上。群竹俯首,恍若神仆。这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是常人难有的奇异体验。
闲聊听故事的闲适时光很是短暂,因为他们的船很快就驶过了那一小段平缓的江面,开始进入接连不断的奇绝险滩。经验老道的船夫们稳稳地把着船舵,有惊无险地驶过了波涛汹涌的东濡滩和怪石星罗棋布的怒吼滩。
然而,最危险的是一个叫做“人鲊瓮”的地方。此处因有一块天然巨石斜入江中,占据了大半的水道,江面显得尤为狭窄。航船经过,需要技术特别娴熟的船夫才能看稳位置,抓住机会,急转船头,顺利驶出,稍有不慎,便会船破人亡。
在此处沉没的船只不计其数,船上的旅人也因此丧命,如同瓮中死鱼,久而久之,这个地方便有了“人鲊瓮”的可怕威名。
好在苏衡他们的船上有位老船夫,在他的指点下,航船险之又险地驶离了人鲊瓮,不久后便沿着水道驶出了巫峡,来到了屈原故里——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