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抗清三公 > 第429章 宇内一统 无甚功劳完本(第1页)

第429章 宇内一统 无甚功劳完本(第1页)

锦州,重镇不假。

不过历史上大多数重镇从来不是被外敌攻破,而是内部自我瓦解的。

当年祖大寿守锦州靠的是明朝从关内源源不断运来的粮草支持,结果皇太极一招围而不打,城中的祖大寿能怎么办?

人吃光了,老老实实投降而矣。

时过境迁,历史颠了个。

今天的清军还是二十多年前的清军么!

一个围而不打,就把关外八旗精锐的三分之一给困在了锦州,也打了以为有锦州顶在前面的广宁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原汉军镶黄旗、前明大将高杰旧属王宝带着一百多扮为锦州清军的汉军敢死之士轻而易举就骗开了广宁城门,广宁城守尉扎格勃以下三千余披甲人连同家属近万人被赵军赶到城外活埋。

锦州的被围,广宁的失陷,以及辽南地区蜂涌而起的田奴起义,令得刚刚诞生不过两个月的大定伪朝分崩离析。

前番在彰武被清军击败的布尔尼闻知赵军大举出关也赶来痛打落水狗,他们自科尔沁左翼攻入开原、铁岭,一把火烧了建州崛起之地赫图阿拉,彻底断了盛京八旗逃回“老家”的希望。

如果不是一场大雪导致赵军暂时停止进军,恐怕年前盛京就要被攻陷。

开春之后,盛京终是迎来最后的对决。

王五亲领忠勇、第五、十三、十五四镇及从辽南方向汇集于盛京城下的数万义勇发起了对关外满洲最后巢穴的猛攻。

并正式诏告天下,复盛京旧名沈阳。

此时的沈阳城中聚满了从各地逃难至此的满洲人,总数不下六七万众。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沈阳城在明金战事中被毁,现在的沈阳城是奴尔哈赤及洪太时间所建,光城门就修了十二个,比之锦州还要高大坚固。

同关内燕京一样,沈阳也有内外城之分,内城不仅有当年努尔哈赤修建的汗王宫,还有各大小贝勒府。

当然,原先的贝勒府如今都改为了亲郡王府,不过留在关内享受汉人富贵的王爷们从不来住而矣。

除了大小王府,沈阳内城也有六部衙门,格局同明朝的南京城差不多。外城则是旗人和蒙、汉百姓居住所在,人口近十万之众,大多都是为奴的汉人阿哈。

沈阳城中到底能拼凑多少八旗披甲人守城,各方数据不一,综合来看伪盛京将军达都能够动员的旗人最多一万。

一万披甲人守城,看着力量是不小,问题是当年奴尔哈赤和洪主修建所谓大金国都时,为了让都城看起来特别气派,便在一个风水师的指点下在原明沈阳城的基础上增建了四个城门,城内又修八条大街,所谓“八门对八街”。

这等格局自然让沈阳城一下变得宽大整齐起来,能够一下容纳不下十万人口居住,很适合一个小国初兴定都所在,然而遇到强敌来攻时,八座城门却一下就分摊了守军力量。

守城,守的就是城墙和城门。

八条城墙、八座城门,墙墙要守、门门要守,别说一万守军子,再来一万也不够。

赵军可以在任意一座城门发起进攻,清军却不可能将主力集中在某处,只能分摊守卫,否则就只能临时抱佛脚到处调兵救火,最后结局是赵军还没攻下来,他们自己先累趴。

事实上,城内的清军已经意识到他们不可能同时守住内外两城,因此达都在外城仅仅部署了三千多人,余下人马都集中在内城。

不是没想过出城打赵军一个立足未稳,奈何兵力实在有限,出城打赢还好办,一旦输了又或取得不了多大战果,那对于本就兵力薄弱的盛京而言简直就是灾难。

投降,达都也好,被达都捧上来的“大定帝”也没想过,就连底层的旗人都没想过,原因无它,城外的赵军是逢满城便屠,所以降也是死,不降也是死。

与其窝囊被赵军屠戮,不如拼死一搏。

局面像极了当年金哀宗困守蔡州。

现任标统、原汉军副都统玛吉达向赵王献策,可鼓动城中汉人阿哈作乱,如此破城就能轻而易举。

这个玛吉达的祖父就是大汉奸李永芳,之所以玛吉达没有受其祖父牵连,主要是因此人与小舅子王宝是汉军八旗率先在满城作乱之人。

属有功之人。

为安抚并利用汉军八旗,王五便没有大规模株连汉奸后人。

玛吉达也是知趣,只字不提自己爷爷是李永芳,也给自己重新起了个汉名,叫李国泰。

意国泰民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