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抗清战争 > 第412章 汉复再不复汉更待何时(第2页)

第412章 汉复再不复汉更待何时(第2页)

为什么过不去?

北方皆丧,讯道不通。

山东方面不久后也证实了燕京沦陷消息。

一开始,朱国治还不太相信吴军屠城的事,毕竟吴三桂起兵后对清朝官员都是善待,吴军本身与清军也有着错综复杂关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把事做的这么绝。

然而,当那些从北方回来的漕工把花钱买来的旗人女子带回家,跟乡邻有鼻子有眼说吴军是怎么在燕京上演扬州城旧事时,朱国治觉得天塌了。

真的天塌了,随着清廷覆没消息的传播,原本沉寂下去的反清运动又开始如火如荼上演,甚至还有人假借死了二十多年的史可法名义起兵。

自称崇祯皇帝子朱三太子的人也是多如牛毛。

朝廷没了,地方怎么办?

朱国治惶恐不安时却接到安亲王岳乐命令,让其筹措粮饷以供大军。

得知安亲王领着大军正沿运河南下,朱国治犹如见到救命稻草赶紧将城中原明朝的漕运衙门清理出来以供安亲王居住。

并打算劝说安亲王以江淮为根据北伐收复燕京。

只是让朱国治没想到的是,岳乐是领着大军沿运河抵达了淮安,可根本不入城,只叫他这个凤庐巡抚准备足够多的船只以供大军渡江去江宁,看情况安亲王似乎要放弃长江以北。

朱国治吓坏了,带着一众淮安官员跪在岳乐马前哭请王爷千万不要放弃江北子民。

岳乐此时根本无意与朱国治多言,因为他着急前往江宁同平南将军赖塔、江宁将军额楚、两江总督郎廷佐会商国事。

其麾下这支几万人的包衣大军此时也是兵无斗志,人心溃散,之所以跟着他安亲王南下,不过是因为无处可去。

若不能及时将大军带到南京安顿,很难说这支大军会不会瞬间一哄而散。

这会各种谣言是漫天飞舞,有说山东全境已经向吴军归降,有说河南巡抚夏自德吞金自杀,有说吴军已经调集主力追击他岳乐。

长江以北,真就容不得他岳乐一刻喘息。

眼看马上就能到扬州,岳乐哪里愿意在淮安同朱国治这帮汉官啰嗦。

“江南田赋之供,当天下十之三;漕糈当天下十之五,又益以江淮之盐荚、关河之征榷,是以一省当九州之半未已也”

深知王爷心思的周培公出面安抚朱国治等淮安官员,告知他们王爷不是要放弃长江以北的土地和子民,而是眼下必须先赶到南京定国策。

何为国策?

新君也!

这也是岳乐麾下一众八旗将校共同决定的,朝廷没了,皇帝没了,眼下不拥安亲王为帝收拾人心,还作何选?

莫看燕京被吴军袭占,北方似大半沦丧,但只要有东南在手,大清未必就亡了。

须知东南财富甲于天下,精兵良将更有数十万之众,只要能定人心,上下一心,北伐夺回故都也不是不可能。

前番奉鳌拜之命南下的平南将军赖塔和江宁将军额楚、两江总督朗廷佐等东南文武大员已经联名上书安亲王,希望这位皇室唯一健在的亲王能迅速南下,千万不可在北地逗留。

东南方面如此着急原因,自也是希望安亲王这个贤王能带领他们走出当下困境。

否则,满城何保,旗人何保?

岳乐走了,带着麾下五万包衣过淮安而不入,留下朱国治等淮安官员在寒风中一脸凌乱。

远在西安的陕西巡抚贾汉复此时也是一脸凌乱,因为他收到了吴周朝晋封的赵王亲笔信。

汉复,你还不复汉对得起你这名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