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下去,诸葛亮轻轻合上舆图,让马忠部在南中广施医药,收留藤甲遗民。至于这布条。。。。。。他看着案上焦黑的残片,记入《武侯兵要》吧,就叫藤甲火攻篇——后世若再有人想用此等狠辣之法,须得记住,兵行诡道者,终须直面因果。
密使离去后,诸葛亮独自伫立在军帐前。暮色如墨,渐渐吞噬了天边最后一抹残阳,远处山峦的轮廓在黑暗中若隐若现,仿佛是蛰伏的巨兽,随时准备择人而噬。夜风裹挟着丝丝寒意,卷起地上的枯叶,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无数冤魂在低语。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多年前。那时,他初出茅庐,在博望坡火烧曹军,那冲天的火光不仅照亮了战场,也照亮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而如今,同样的火攻之法,却在邓艾手中焕出新的威力,更令人心惊的是,这威力背后是对南中地形和风俗的深刻理解与利用。
帐内烛火摇曳,在墙壁上投射出他忽明忽暗的身影。案头的《武侯兵要》已经翻开,泛黄的书页上密密麻麻记载着他一生的用兵心得。他提起笔,却迟迟未落。“藤甲火攻篇”,这短短的五个字,承载着太多的杀戮与血腥。七擒孟获时,盘蛇谷中藤甲兵的惨嚎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那些被火吞噬的生命,他们的面容在记忆中愈清晰。如今,阴平道上又将上演怎样的惨剧?
就在此时,一名亲卫匆匆来报:“丞相,阴平道前线急报,邓艾大军已突破我方第一道防线,正朝着江油关进!”诸葛亮手中的笔微微一颤,墨汁在纸上晕染开来,如同一片乌云。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召杨仪、费祎前来议事。”
不多时,杨仪和费祎匆匆赶到。杨仪神色焦急,说道:“丞相,邓艾此番来势汹汹,其火攻之法诡异莫测,我军将士多有忌惮,这可如何是好?”费祎则相对沉稳,沉思片刻后道:“丞相,邓艾虽善用火攻,但阴平道地势复杂,我军可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挫其锐气。”
诸葛亮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邓艾之谋,确有过人之处。但他长途奔袭,后勤补给必然困难。我军可一方面在江油关加强防守,另一方面派小股部队骚扰其粮道,断其补给。至于火攻……”他顿了顿,“当年我能破博望坡之火,今日也能破阴平道之火。”
随后,诸葛亮开始调兵遣将。他命姜维率精锐部队在江油关正面迎敌,凭借关隘之险抵御邓艾;又令廖化带领一支奇兵,绕道敌后,寻找机会焚毁邓艾的粮草;同时,他还让马岱在阴平道附近的山林中设置大量的防火隔离带,以防邓艾再次使用火攻。
江油关前,战鼓擂响,喊杀声震天。姜维身披铠甲,手持长枪,屹立在城头。望着远处尘土飞扬,邓艾的大军如潮水般涌来,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当邓艾的军队接近关隘时,姜维一声令下,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军。邓艾早有防备,命士兵举起盾牌,组成一道坚固的防线,缓缓向前推进。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邓艾突然下令,士兵们推出数十架抛石机。巨大的石块呼啸着砸向江油关城头,城墙顿时被砸出一个个缺口,守城士兵死伤惨重。姜维见状,心中大惊,连忙组织士兵修补城墙。然而,还未等城墙修补完毕,邓艾又使出了他的杀手锏——火攻。
只见无数装满燃油的陶罐被抛石机抛向城头,瞬间燃起熊熊大火。火势迅蔓延,守城士兵被大火逼得节节后退。姜维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就在这危急时刻,一名士兵突然喊道:“将军,丞相派人送来了灭火之法!”姜维大喜过望,连忙接过密信。
原来,诸葛亮早已料到邓艾会再次使用火攻,提前准备了大量的泥浆和沙土。姜维按照密信中的指示,命士兵们将泥浆和沙土泼向大火。火势果然得到了控制,邓艾的火攻计划未能得逞。
然而,邓艾并未就此罢休。他深知,强攻江油关难以取胜,于是决定改变策略。他留下一部分军队继续围困江油关,自己则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绕道而行,企图从背后偷袭蜀军。
诸葛亮通过密探得知了邓艾的动向,他微微一笑,说道:“邓艾果然沉不住气了。既然他想偷袭,那我们就将计就计。”他命廖化在邓艾的必经之路上设下重重埋伏,只等邓艾自投罗网。
夜幕降临,阴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邓艾率领部队小心翼翼地行进在山间小道上。他心中有些忐忑,总觉得四周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息。突然,一声梆子响,四周顿时亮起无数火把。廖化从山坡上一跃而下,大声喝道:“邓艾,你已中我军埋伏,投降!”
邓艾脸色大变,却并未慌乱。他迅指挥士兵列阵迎敌。双方在黑暗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染红了土地。邓艾的士兵虽然精锐,但在蜀军的埋伏下,渐渐陷入了困境。
就在邓艾即将支撑不住时,他的后军突然传来一阵骚乱。原来是姜维得知邓艾绕道偷袭,亲自率领一支骑兵赶来支援。邓艾腹背受敌,形势急转直下。他望着四周如潮水般涌来的蜀军,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之际,天空中突然响起了一阵轰鸣声。紧接着,无数火箭从天而降,落在蜀军的阵地上。原来,邓艾早已安排了一支伏兵,在关键时刻动了突袭。蜀军顿时大乱,邓艾趁机率领残部突围而去。
这场战斗,双方都损失惨重。诸葛亮得知消息后,不禁长叹一声:“邓艾之谋,果非常人可比。此役虽未将其歼灭,但也挫了他的锐气。”他深知,与邓艾的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与此同时,在曹魏阵营中,司马昭得知邓艾在阴平道的行动后,既欣喜又担忧。欣喜的是邓艾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为曹魏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担忧的是邓艾的势力逐渐壮大,万一他拥兵自重,将成为一大隐患。于是,他一面派人嘉奖邓艾,一面秘密派人监视邓艾的一举一动。
邓艾回到营地后,望着自己伤痕累累的士兵,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虽然暂时摆脱了困境,但蜀军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此时,他的副将提醒道:“将军,我们长途奔袭,粮草已经所剩不多。若不尽快解决粮草问题,恐怕难以支撑下去。”
邓艾皱起了眉头,沉思良久后说道:“如今蜀军必然加强了对粮草运输路线的防守,正面抢夺粮草已无可能。我们只能另寻他法。”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地图上的一座小城——沓中。沓中是蜀军的粮草囤积地之一,防守相对薄弱。邓艾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决定冒险一试,偷袭沓中。
诸葛亮通过密探得知邓艾的计划后,冷笑一声:“邓艾,你这是自寻死路。”他命马岱率领一支军队在沓中设下埋伏,同时让姜维率领大军从后方包抄,准备将邓艾一举歼灭。
然而,就在蜀军布置妥当,只等邓艾上钩时,一件意外的事情生了。蜀汉内部突然爆了一场叛乱。原来,朝中一些大臣对诸葛亮的北伐政策不满,认为连年征战导致百姓民不聊生,他们勾结曹魏势力,企图动政变,推翻刘禅的统治。
诸葛亮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及时平息叛乱,蜀汉将陷入内忧外患的绝境。于是,他不得不暂时放弃围剿邓艾的计划,亲自率领大军回朝平叛。
邓艾得知蜀汉内乱的消息后,大喜过望。他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迅调整战略,全力进攻江油关。由于蜀军主力回朝,江油关防守空虚,很快便被邓艾攻破。邓艾的大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路长驱直入,直逼成都。
刘禅得知江油关失守的消息后,惊慌失措。朝中大臣们意见不一,有的主张坚守成都,等待援军;有的主张投降,以保百姓平安。刘禅六神无主,最终在一些大臣的劝说下,决定开城投降。
当诸葛亮平息叛乱,率领大军赶回成都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他望着城头飘扬的曹魏旗帜,心中充满了悲愤与无奈。曾经,他怀着兴复汉室的壮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命运却如此捉弄人,蜀汉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
站在成都城外,诸葛亮久久地凝视着这座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城市。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他想起了当年在隆中对时,与刘备畅谈天下大势的情景;想起了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自己一次次北伐的艰辛;想起了那些为了蜀汉事业牺牲的将士们……泪水,不自觉地模糊了他的双眼。
29ad。。29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