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涵忽然有些说不清了。
他们车子驶过熟悉的城区街景,阳光斜照在挡风玻璃上,一道金黄的光落在骆嘉怡的侧脸,她正看向窗外,眼神清澈,带着少女般的笃定和决意。
他忽然意识到,那些他以为只藏在自己心里的情绪,也许,从来都不是秘密。
午后的办公室,阳光从百叶窗缝隙斜斜落下,照在白色墙面和泛着青绿的植物上。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和一群年轻女孩小声八卦的窃笑声。
“你们看今天的热搜了吗?祁祺又上榜了,还是因为机场生图!简直帅疯了!”“他每次走机场都这么低调,还被拍得这么好看,真的太难得了。”“你说他私底下会不会也那么有礼貌?啊啊啊……”
刘奕羲坐在办公桌前,手指在键盘上敲着稿子,神色不动,只是偶尔轻轻笑一笑。
她当然听见了——这不是第一次,她们围绕祁祺七嘴八舌地议论;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但她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像是置身事外。
她不是不喜欢他,恰恰相反——正因为太喜欢,所以,她在意的从来不是热搜上的祁祺,不是那些被闪光灯捕捉的角度,或是被包装的完美。
她在意的是那个在剧院一把将她护进怀里的人;那个在厨房里专注地煮一锅意面的男人;那个在夜晚用语音说“晚安”的祁祺。
一个真实的、有温度的他。
她的指尖顿了顿,又继续打字。屏幕前的文档,是她的新稿开头。她刚写下第一句话:
“他总在光里,而她,却总记得他安静地站在背后那道阴影里。”
“我刚刷到内部消息,祁祺下周要飞法国了,好像是接了某个高奢品牌的全球代言!”这句话把刘奕羲又拉了回来。
说这话的是筱洁,项目部的年轻编辑之一,平时话不多,但只要话题涉及祁祺,就会瞬间变得活力满满。
她不仅是粉丝,还是祁祺后援会的核心成员之一,负责管理物料、应援投票、行程更新……在饭圈里,这类粉丝有个专门的称呼——数据位高的“站子管理员”,甚至不少娱乐记者,都要靠她们提供的素材与线索,才能第一时间跟进热点。
“你们知道吗?我姐朋友在那家公关公司实习,说法国那边的拍摄地已经封场了,还是品牌亲自选的。”“是不是L牌?还是D牌?总之这待遇真的很顶……”
几个同事围了上来,一边惊叹,一边打开手机刷最新八卦。
刘奕羲坐在办公桌一侧,翻着剧本资料,神情淡淡。
“哇,祁祺这咖位,是不是已经走国际化路线了?”“他这几年真的太稳了,没有什么塌房新闻,演技又好,商务又清。”
她们热烈地议论着“演员祁祺”,那个站在镜头前、风头正盛的公众人物。
而刘奕羲,轻轻按灭了电脑屏幕。
她心里清楚,她关心的不是他代言了什么牌子,也不是他这次行程保密得多么成功。
她关心的是,他会不会因为新的工作安排而更忙;会不会忘了好好吃饭;会不会太累,还是……
正出神间,办公室门轻轻敲了两下,是行政同事探头进来:“刘姐,制片那边的会议通知下来了,定在明天下午三点,投资方和平台代表也都会到。”
刘奕羲点了点头,迅速收了思绪。
她知道,这将是《风起之路》这部剧正式启动前最关键的一场会议。参与者除了她和王瑛子这类核心编剧,还有制片人、执行制片、出品公司代表、平台内容运营、导演候选人,以及财务预算与选角统筹的相关负责人。
每一个人,都是接下来几个月中,不可或缺的齿轮。
王瑛子很快走过来,把手机一扬:“看到消息没?这是正式敲钟的节奏了,接下来咱们得硬仗连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