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年度记事 > 太华山(第2页)

太华山(第2页)

他又停在了其间两个女子身前,说道:“荀语,各学第一可直接入春试这个规定,此次依然奏效,我把你报上去了。”

荀语猛地抬头,呆在原地,心中如洪水决了堤坝,野马奔出栅栏。

咚!那是崇山峻岭也挡不住的咆哮奔腾。一时间脑子已经控制不住嘴巴要说什么了:“啊?这?你……我……”

白湘君闻言笑笑:“你别有负担,我志在教书育人,近年来楚地士子学风不正,我回去看看也是好事。你当时挨的罚,我自认有愧,我辈本就是该续写前人经典,取其精华,不必矫枉过正,于女子从官一事,是我狭隘了。只是未来道阻且长,艰险重重,其间苦楚,必不会少。”

他说完也不看荀语反应,对着小师妹道:“倒是裴椒,你不要怕,什么事,有你大师姐在你前面担着,你好生学习。”

荀语被陆离一推,体会到绝境处车到山前忽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她眼眶微红,强忍泪意,作一长揖曰:“学生定会好好照顾小师妹。愿先生桃李满天下。”

小师妹吴裴椒似是没见过这种别离情况,眼里哗哗流,哽咽道:“先生,我知道了。”

最后他停在温映身前,温和关照道:“因为身体原因,你时常缺课,我知你性惫懒却于书一事从不懈怠,但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方能出真知,更能体会十分。”

他说完,又看到景宴,不禁长身一礼,道:“还请殿下,请多关照这些孩子。”

温映看看远处茶座的景宴,向白湘君郑重回以一礼,道:“必不负先生所托。”

冬日黎明,突然起了雾。临行的白湘君回望一眼城楼,雾岚朦胧中是一道瘦长身影,花白的胡须惹眼,他回身又向城楼作了一揖。

再过两月,天下英才,各方俊杰,又要齐聚于此,书写新气象。哎,还是不看了,免得伤怀。

想当年,意气风发少年,三两成群,尽咏建安风物;如今千帆过尽老翁,踽踽独行,但桃李累累,这一遭,走的还算不亏。

城楼上的荀薪向着那逐渐远去消失的背影也致以一礼,挥去脑中那少时以文相会、结伴同游的笑闹身影。

曾经也一起去拜过太和观,爬过太华山,如今归乡的归乡,谪居的谪居,那一起看过建安日出的人怕是再难齐聚。

人生总是这样,有的人只能一起走一段路,这条路上不断有人来,也不断有人往,说不定那一次会面就是大家最后一次见面。

老年时不断在想当时若做别的选择现在会不会不一样,可少年时却是抓住机会一去不回头。

荀语不过双十年华,她的想法很简单,她向来是个及时行乐的人,该恣意时就恣意,这一回,她决定跟随自己的心,就算从此人生轨迹偏离航道,驶向何处也未可知。

她不知道这样做未来会不会后悔;但她知道若不这样做,现在就会遗憾。

在回去的路上,荀语想了很多。

少年时,还是二皇子的姑父景乐刚刚承太子位,先帝对其既爱又恨,若即若离,姑父自是时时受挫,屡遭敲打。

而作为姑姑荀芷刚承太子妃,各大宴会便是她的战场。但姑姑可不一样了,任旁人言语,夹杂刀枪棍棒,她自岿然不动,直到有一次,姑姑带着那个从云中城带回来的孩子去赴宴。

豪门世族论资排辈,古士族荀家,家风绵长,功业显著,历两朝而不衰,自是当仁不让。

这年轻一辈,又以荀谊和荀语为首,从边关带回来的那位温映,在建安查无此人,大家提起,都是——谁?哦,那位与皇孙景宴定下婚约的温映啊。

众臣对景乐太子誓娶一妻本就忧思,眼看太子没机会了,这个太孙妃位置还是可以为自家女儿争一争。那温映就是首当其冲。

荀语记得很清楚,那天是个阴天。天灰蒙蒙的,衬的她杏红裙子上的折枝花都黯淡无光。一群世家少女簇拥着她,往宴厅走。

突然,一个满脸灰头土脸的孩子出现在她面前,整个身子像在泥土中滚过,看不清本来的面容,还在一喘一喘,想要和她说话。

荀语有些嫌弃,理也不理,极快撇过眼往前径直走去,一群人过境,这孩子又被带倒吃了一口灰,她却没在意,她想,马上就能见到多日不见的姑姑,真是开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