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年度记事 > 太华山(第1页)

太华山(第1页)

不多时,收拾了这桌上残局,正值圆月当空,明星闪烁,众人倒上了热茶谈天。与景清久不相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这几年山下变迁,朝中局势,一时不查已过夜半。

景宴向起身景清告辞:“白湘君致仕了,明早自南华城门口出,我们要赶着去送他,先走了。”他看了看肩膀上沉睡的温映,又对景清道:“拿件披风来,要我给你的那件。”

景清转身进屋拿了一件织锦披风,上绣四爪蟒袍,掩在了温映的绿色披风上,又把温映伏到了景宴背上。

景宴转过头来问景清:“你真的打算在这山上呆一辈子?”

景清声音没什么起伏,似在说别人事:“你也看到了,师父上了年纪,他已决心传我衣钵,我这主持法坛的高功不能当得不称职。待我游历一番,便会正式继承这太和观了。”

景宴听后不再说话,向他摇了摇手,带着一众人浩浩荡荡下山。

下山路沿上山路原路返回,先步行半个时辰山道,再行两个时辰车道。夜半行路,除却温映在梦乡,其余人走着山道,踏月而行,一人一句还精神得很。

天边隐隐泛白的时候,两辆马车正行至太华山最低一处观景台,站在台上,建安一城尽收眼底。戚念和荀谊停下来换人赶车。

景宴撩开车帘,第一束天光破了云,打在建安城中,似在唤醒这座寂静的城。他下了马车,站上望台,只见城中各个街道旁还燃着灯,瞭望塔也灯火通明,整齐排列在城中,还有星罗棋布的万家灯火,一望如星海。他回马车抱了温映出来,站在望台上。

温映似有所觉般睁开了眼,看到了那束白光逐渐被城中灯火染黄染红再壮大,扯开了那个口子。

天边的云渐渐也被染得像胭脂一样,有红色弧形轮廓自天边升起,开始是一点,后来是倒挂的弓,再后来是一个圆。

红日初升,朝霞如练,百鸟歌唱,万物苏醒。

几人见证了这一刻,只觉大自然鬼斧神工,动人心魄。配上这座古老的城以及城中的烟火,相信即使到了暮年,这幅携友同观建安日出图依旧不会被遗忘。

白祭酒白湘君走的时候,以为会没有学生来送。

一来他并未有心告知,只有几个至交好友知晓,学生则一个都没告知;二来他为人过厉,凡是在国子监学习过的,无人逃得过他的戒尺,就连荀语也挨过一次,可想而知他人境况。

所以当他正在与礼部员外郎卢以宁长亭叙话惜别时,见到了一群学生颇为诧异。

学生以温映荀语荀谊陆离为首,面向白祭酒齐齐行了拜礼。

卢以宁看到这场面,难以承受这大礼,赶忙往旁边一跳,感慨道:“怕是除去外任的那些学生,你的得意门生全在这了吧。”

白湘君现下感情像打翻了调料罐,糖和醋混在了一起,甜蜜又辛酸。他回以揖礼,并一个个扶起了这些学生,众人随即将他团团围住。

“你叫崔惠真是吧,平常皮的像猴一样,我怕是罚的最多的就是你了……”

“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我,我已定亲,现下稳重许多了。”

“梁博古,你的文章古朴深奥,但切记行文不可过于呆板……”

“嗯,我最近在钻研右相的行文结构……”

“而李育量啊,你行文又过于浮夸,有气势但缺内蕴,这一点要和梁博古学习。”

“老师,我最近在看古文,会虚心向他请教的……”

“荀谊,弃文从武也没什么不好,战能上马保家卫国,安能执笔经世治国。只是若有一天你上了战场,刀剑无眼,你定要护好自己。”

“学生遵命。”

约莫十几个学生,白湘君一人一句叮嘱,句句在点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