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为官者上正其品下正其行 > 第七章(第2页)

第七章(第2页)

太后对她们二人的性命视如草芥,慈令仪又舍弃了慈攸宁,坚决的站在太后一边。说慈令仪忠心耿耿,和说她丝毫不在意亲情,一转身就把慈攸宁卖了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不过慈攸宁已经无心与顾无咎再来一场口舌之战。无论如何,今日还得有他的帮忙,自己才能这么顺利,姐姐的态度如同一柄剑直直插入心脏,即使过去了好一会儿,慈攸宁也是心神不宁的样子。

她扯着嘴角挤出一个笑容,回道:“多谢王爷,微臣才有机会查明真相,今日恩情无以为报,王爷日后若有事相求,微臣定当万死不辞。”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气,慈攸宁对顾无咎的帮助不会视若不见,顾无咎自然也没必要再将他事事都是巧合的戏演下去。

顾无咎知道慈攸宁此时心中沉重,故作轻快语气,说道:“慈大人见外了,帮助他人是我大南国一直以来的美德,能帮上慈大人,也是本王的荣幸。”

他眼珠一转,慈攸宁想不到他会说什么,但看样子不像是什么好话。

顾无咎佯作困惑态:“嘶,本王记得,民间不是有句话叫‘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来着?”

在外教坊时遇到的品德低下如流氓地痞一般的富家子弟不少,但如顾无咎这样将终身大事看作儿戏的,还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慈攸宁费力翘起的嘴角也不受控制的向下落去,看着顾无咎的眼睛充满了不可置信。

见到这幅表情,顾无咎也明白这玩笑是有点过了,只得一边笑着一边赶紧找补:“不过本王并不是无礼之徒,以身相许这事儿肯定不会强迫。这不,眼下刚好就有一件事情得慈大人的帮助,就是不知道慈大人乐不乐意帮本王一把。”

慈攸宁自知失态,又挂起笑容接话:“王爷开口慈某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不如王爷同微臣说说,究竟是什么事情,连王爷也会被绊住脚?”

顾无咎一改常态,正色说道:“近几年西域频繁进宫上好木材,数量多但木材本身却不大,想必来到宫中要做桌椅器具是不够的,应当多半是制成了琴具一般大小的物件。”

听着这话,慈攸宁回想起内教坊库房中有不少常年未用,上头积攒了不少灰尘的古琴、琵琶乃至躯干更大的古筝,她曾匆匆扫过一眼,确实有不少琴的用料她从未见过,但若真是顾无咎说的用从西域进贡的上好木材制成,怎么会被随意堆在库房中积灰呢?

顾无咎:“西域进贡的东西无论大小品级本王都会亲自过目,母妃在世时爱琴,本王耳濡目染,对乐器琴具也算小有研究,对能做琴的木材更是能做到过目不忘。”

他略微停顿片刻,看向眼前的慈攸宁。

对方似乎已经不再追究他方才的无礼,眉眼间全是关切。

“只是前月本王在对西域贡品进行例行检查,准备送入京城有劫匪突然来袭,待到本王将人捉了活口,仔细审问才知道,有人将木材掏空在里头装上大量金子,借着贡品入京的机会,将金子顺道送给京城的权贵。”

不必再多做解释,慈攸宁已然明白顾无咎的意思:“王爷是说,京城有人通敌?”

说完她自己都忍不住心惊。

南国的历法向来严苛,通敌一向被看作与谋反同罪,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事关南国上下的大事,顾无咎就这么眼不眨心不跳的告诉她一个外人,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况且这样能牵动朝堂上下的大事,她一介五品小官,到底能从哪里帮上忙?

不过顾无咎显然不是这么认为,慈攸宁在只言片语间就明白他的意思,似乎让他很是高兴,看似完全没注意到慈攸宁震惊中掺杂着疑惑的神情,继续说下去。

“乐器琴具向来是内教坊在管,每年进贡的木材和最终制成琴具的必定会有记录,慈大人可否帮本王一个小忙,替本王看看内教坊的账本,若有问题,和本王知会一声就好。”

慈攸宁知道事关重大,若是自己能做一些小事,她也很乐得帮忙。“王爷客气了,京城权贵通敌乃是朝堂大事,微臣能够替陛下分忧是微臣的本分,也是微臣的荣幸,微臣自然在所不辞。”

顾无咎笑着点点头:“慈大人果真是识大体之人。”只不过将事情一味拜托给慈攸宁,他好不就失去了同慈攸宁共事的机会?

通敌这事儿他早已上报皇上,得到皇上的应允,能在宫中随意进出查案。他费尽心思想要将慈攸宁搅和在这事儿里,为的就是给刚进宫的慈攸宁一次立功的机会,能在宫里崭露头角,日后才不会被欺负。

慈攸宁不明白他的好心,当然不会抱着感激之情。但顾无咎自己知道这么做是为了他这小恩人的好,依着他的性子,自然是不会亏待自己,自作主张就要替慈攸宁给自己来点儿赏赐。

一个不正经的主意又从心底升起。

慈攸宁刚还觉得顾无咎在正事儿上正经了不少,下一秒就听到他说:

“不对!”

“慈大人毕竟还是一介女流,而乐器琴具有些重达数十斤。诶,都怪本王疏忽,检查琴具这样儿的重活怎么能单独落在慈大人肩上。”

“这样吧,本王明日同慈大人一同检查内教坊的琴具,就当弥补刚才的疏忽,如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