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数月来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震天的锣鼓与连绵不绝的欢呼。
匈奴被彻底平定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入千家万户。
街头巷尾,彩灯高悬,民众自发地挂上了喜庆的红绸。
将闾下令,举行盛大的献俘及庆功典礼。
一队队盔甲鲜明的大秦锐士,押解着成千上万形容枯槁、戴着沉重镣铐的匈奴奴隶,以及堆积如山的战利品。
牛羊、马匹、皮毛、金银器皿,缓缓通过咸阳的主干道。
道路两侧,百姓们挤得水泄不通,争相目睹这百年难遇的盛况。
“监国殿下千岁!大秦万年!”
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将闾身着玄色金边朝服,立于咸阳宫最高的观礼台上,俯瞰着脚下沸腾的城池,神色平静,目光深远。
他的声望,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庆功大典之上,论功行赏。
蒙恬、章邯等北伐有功将帅,皆获封赏,田宅、金帛、奴隶、爵位,丰厚异常,羡煞旁人。
就连普通的士卒,也分得了不少牛羊财货,军营中一片欢腾,军心士气空前高涨。
治粟内史府,杜周这些日子嘴巴就没合拢过。
看着国库中前所未有的财富,他每日里抱着算盘拨拉个不停,走路都哼着小曲。
金银铜钱堆积如山,粮食布帛一眼望不到头,还有那些数不清的匈奴奴隶,在他眼中都是会移动的财源。
“殿下,国库……国库快装不下了!”
杜周喜滋滋地向将闾禀报,脸上笑出了一朵花,“这些钱粮,足够我大秦再打几场大仗了!不过,臣以为,钱财堆着也是死物,不如拿出一部分,继续扩大格物院的规模,多研制些强国利器,或是利国利民的器物,方是长久之计。”
他现在对格物院的信心,比对自己还足。
将闾微微颔首:“准。格物院所需,优先拨付。”
甘泉宫,深宫之内。
病榻上的嬴政,听着近侍低声汇报北疆的赫赫战功,以及将闾那道几乎将匈奴青壮灭绝的血色诏令,久久没有言语。
他那双曾经睥睨天下、如今略显浑浊的眸子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难明的光芒,不知是欣慰,是赞许,还是……
数日后,将闾一身常服,前往甘泉宫觐见。
嬴政屏退了所有内侍宫女,只留下父子二人。
“匈奴之事,做得很好。”嬴政的声音有些沙哑,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对这种亡我之心不死的豺狼,便当用雷霆手段,一劳永逸,永绝后患!”
“儿臣明白。”将闾垂首。
“只是……”嬴政话锋一转,目光如炬,仿佛要看穿将闾的内心,“杀戮过重,终究有伤天和,亦恐寒了天下人心。霸道治国,可收一时之效,长久之策,还需王道辅之,恩威并施,方能使四海归心,国祚绵长。”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补充道:“朝中那些自诩仁德的腐儒,此次虽不敢明言,但心中必有怨怼。你要多加留意,莫让他们在暗中生事,蛊惑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