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大秦帝国献公 > 191章 草原血净 帝国新生(第2页)

191章 草原血净 帝国新生(第2页)

将闾下令,由格物院牵头,组织一支专业的勘探队伍,在蒙恬边防军的护卫下,对广袤的草原进行地毯式的资源勘探。

哪里有铁矿,哪里有铜矿,哪里的牧草最适合养马,哪里的土地最适合开垦,都要一一查明,绘制成册,为大秦帝国的长远战略服务。

为了提高对草原新占领区和屯垦点的管理效率,格物院开始大力推广一系列标准化方案。

房屋建筑采用预制模块,搭建迅速;管理人员配备《屯垦点管理手册》,事无巨细皆有章可循;信息传递也开始使用统一的符号和旗语,以求精准高效。

对于那些在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匈奴孩童,尤其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将闾也下达了特别的指令。

他们被集中起来,送入秦军在草原上设立的“启蒙学堂”。

学堂内,秦人士子教授他们秦语、秦字,讲述大秦的律法与皇帝的恩德。

严厉的教官,统一的服饰,日复一日的灌输,试图将他们打造成彻头彻尾的秦人。

在漠南一处新建的“启蒙学堂”内,数十名匈奴孩童正襟危坐,跟着秦人士子一板一眼地念着《秦律》条文。

一个约莫十岁左右的男孩,低垂着头,看似认真听讲,握着石笔的手却在偷偷地用一种扭曲的匈奴符号,在磨损的木板上飞快地记录着什么。

他的眼神,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警惕与早熟,仿佛一头潜伏在暗处的幼狼,正默默观察着猎人的一举一动。

为了保证这些“国有资产”的持续利用价值,格物院的野战医疗体系也被引入了各个大型劳动营。

军医们会定期巡查,对生病或受伤的奴隶进行“维修”。

只是,这里的药品是最低劣的,军医的态度是漠然的,远不如对待大秦将士那般尽心尽力。

毕竟,在许多人眼中,这些奴隶的命,并不比一头耕牛更金贵。

蒙恬站在榆林塞的城楼上,望着南方络绎不绝的押解队伍,以及北方渐渐恢复些许绿意却死寂一片的草原,心中五味杂陈。

他严格执行了将闾的命令,用铁血手段为大秦铲除了百年边患,但也亲手将数不清的匈奴人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那份血色诏令,如同烙印般刻在他心头,让他夜不能寐。

大将军的荣耀背后,是沉甸甸的血债。

草原上发生的一切,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西域诸国。

月氏、乌孙、楼兰、大宛……

这些曾经或臣服于匈奴,或与匈奴时战时和的邦国,听闻匈奴主力被秦军全歼,青壮几乎被屠戮殆尽,妇孺皆沦为奴隶的惨状,无不骇然失色,寝食难安。

秦人的凶悍与强大,以及那位监国殿下的铁血无情,彻底击垮了他们的侥幸心理。

恐惧,如同瘟疫般在西域蔓延。

他们唯恐成为下一个匈奴。

于是,一队队满载着金银珠宝、奇珍异兽的使团,带着各国王公贵戚的亲笔降表,不约而同地踏上了前往咸阳的道路。

他们要用最谦卑的姿态,向那个远在东方的庞大帝国,表示最彻底的臣服。

一场针对匈奴的血色风暴,意外地带来了整个西域的臣服浪潮。

将闾冰冷的御座前,即将迎来万邦来朝的盛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